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澤雄:國學怎麼會熱呢?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14:17:10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還在讀小學三年級的筆者,就見識過學術問題運動化的路數了。在名為“批林批孔”的運動中,我們這些連孔丘與仲尼都無力辨別的小孩子,竟然被唆使充當了“砸爛孔家店”的急先鋒。我還記得當時唱過的一首歌,歌詞是:“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嘴上講仁義,肚裡耍詭計,鼓吹克己複禮,一心要複辟。紅小兵,齊上陣,大家都要狠狠批。”今之國學熱,雖然方向不同,由批孔改為尊孔讀經,但操作原理並無二致:借助廣泛的輿論咋呼和社會動員,不求實質裨益,但求以勢奪人。今日咿呀讀經的小學生,與昨日咻咻批孔的紅小兵,唯一的共性是: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們都是一種道具,以滿足那些社會運動家的奇特癖好。

  學術問題時尚化與學術問題偶像化,乃是同一戰略的不同戰術應用。在“國學熱”的鼓噪下,說來可悲,我們連些微學術成果都不曾聽說,所見無非這裡矗起了一座孔子像,那裡立起了一座老子像,某個大學開設了國學班,某個組織以“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編輯了一套超級國學叢書,某個開幕式上出現些可疑的古典元素。在考察國學熱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經濟喧闐甚至還多於文化折騰。作為學術的國學尚在原地踏步,以國學名義拉動的地方GDP,或許已成果斐然。

  近代意義上的國學大師,公推“五四”及民國諸賢。拿前賢在國學問題上的胸襟見識,燭照今日浪言國學之袞袞諸公,我們還可能被兩者間的強烈反差,氣歪了嘴。人們經常提及錢鍾書《談藝錄.序》裡的一句話:“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同樣的意思,王國維先生早著先鞭,他在自己26歲撰寫的文章《叔本華像贊》裡,已有“人生如輪,大道如軌。東海西海,此心此理”的卓見。若非《叔本華像贊》晚近才被發現,人們或許還會疑心錢鍾書涉嫌抄襲呢。

  事實是,前賢由於站立的高度相近,他們面對國學的態度也容易趨同,他們一致認為:今之國學非昔之國學,國學雖是一國之學術,國學研究卻唯有以一種統攝中西的超凡眼光,方有望別開生面。換言之,把目光專注於國學本身,以為但憑讀經誦典即能重振中華文化,若非急功近利,則屬腐儒陋見。

  王國維當年為《國學叢刊》撰寫的發刊詞,幾可視為對今日國學倡導者的正面棒喝:“學之義,不明於天下久矣!今之言學者,有新舊之爭,有中西之爭,有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之爭。餘正告天下曰: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即學焉而未嘗知學者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