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曾國藩是如何熱起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5-19 14:24:06  


 
  “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反革命頭子。”這是1960年代教科書上對曾國藩的評價,岳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對這個評價記得非常清楚。那時,他還是個中學生,多年以後,他的小說《曾國藩》正是因為這個定位而遲遲不能出版。

  教科書如此,《辭海》也好不到哪里去。1965年的《辭海》未定稿中,對曾國藩的評價是“以封建地主的衛道者自居,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中國人民革命。為中國近代史上反動人物的典型”。曾國藩創辦的江南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近代工業,也被稱為“利用軍火工業加強反人民武裝”。

  直到1979年版的《辭海》中,這兩句評語才被删掉。

  大地主的“遺產”

  1979版《辭海》出版時,“文革”已然結束,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陳雲提出,應加強對歷史文獻的記錄整理出版,國務院為此成立了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落實到湖南省,古籍專業出版社——岳麓書社於1982年應運而生。同年秋天,36歲的唐浩明從華中師範學院(華中師範大學前身)古典文學專業畢業,分配到這里,成了一名編輯。

  據他回憶,當時湖南省組織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對近代文獻做出版規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湖南重要歷史人物的全集,包括左宗棠、魏源、王闓運等等,“而曾國藩全集是更重要的”。其原因是,“曾國藩是近代一個很重要、很複雜的人物,褒貶不一,在歷史留下的痕跡最深。”

  而他遺留至今的資料,又彌足珍貴,亟待整理。這背後有著一段曲折的經歷。

  當年,曾國藩十分重視資料保存,無論在朝廷做官,還是帶兵打仗,都將自己的所有文字留存底本,著專人定期送回老家,其中包括道光、鹹豐、同治三代皇帝的賞賜和他生前的所有文字的原件、副本及大量藏書。這些資料被他的後人當做極其珍貴的藏品,有專屋貯藏,專人看守,秘不示人。

  1950年“土改”開始後,曾家作為“大官僚大地主”,其田地被分給農民,房屋被政府征用。至於曾國藩留下的書和文字,有很多人建議幹脆一把火燒掉,免得“反革命”的東西貽害後人。幸而當時湖南省領導認為它們有史料價值,一個指示,這批資料裝了滿滿一輛軍用卡車,運到了湖南省圖書館一間舊屋子里。天長日久,人事變遷,所有人都忘了這間屋子里鎖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這批資料反倒奇跡般地躲過了“文革”浩劫。

  當“文革”結束,銹跡斑斑的將軍鎖再次被打開時,這批珍貴的史料已經安靜地沉睡了三十年。幾個專家花了半年的時間對它們進行初步的清點,得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此間文字大大超過了早先流傳的《曾文正公全集》。

  很快,岳麓書社決定以此為基礎,編纂一部新的《曾國藩全集》。唐浩明被指定為該項目的責任編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