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曾國藩是如何熱起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5-19 14:24:06  


 
  一本需要領導集體簽字的小說

  1986年秋天,唐浩明開始籌劃撰寫一部關於曾國藩的小說。“他生在一個百孔千瘡、行將就木的封建王朝,時代的潮流是要將這個王朝徹底摧毀,而他卻幻想在這片殘破的河山上重建周公孔孟之業,這難道還不可悲嗎?”

  這股憐憫,是這部文學作品的基色。在當時的氣候下,這種解讀,無疑顯得很大膽。

  有人勸他不要費力不討好,“你寫了以後出版不了,不是白寫了麼!”

  事實上,唐浩明對此也不無疑慮。他先寫了一個五萬字的中篇,托朋友交給湖南文藝出版社主辦的文學期刊《芙蓉》。時任該雜志編輯部主任的朱樹誠在細讀作品後,約唐浩明面叙,告訴他,這部小說不應該只有五萬字,要擴容,寫長篇。

  這一擴,寫成了一部120萬字的“曾國藩三部曲”。

  然而,20年後,唐浩明向《中國周刊》記者坦言,“這部作品中有一個問題。”

  他所指的,是在這部作品中,對於曾國藩的敵手洪秀全,筆墨不多。“我有意識避開了”。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曾國藩》第一部《血祭》中,有一個章節“天王定都”,是專門描寫太平天國的,其中提及洪秀全,原稿中寫道:“偶爾夜深人靜,他想起自己為何扯旗造反,走上與大清王朝作對這條路,說到底,怕就是因為考場上屢屢受挫的緣故吧!”又寫道,定都天京後,洪秀全“自此天天錦衣玉食,夜夜洞房新婚,耳中笙歌如天上仙樂,眼前曼舞似楊柳曳枝。天王對這種生活已十分滿足了,他的腳步再也不邁出天王宮一步,怕刺客暗殺;昔日鐵馬金戈的歲月,已成為十分遙遠的記憶了。”

  “現在看來毫無問題,但當時這種話不允許,因為貶低了農民領袖。”唐浩明主動删掉類似的段落,“我當時為了書要出來,盡量減少一些麻煩,怕這些東西成為人家指責的把柄。”很多年後,這些內容才被重新補上。

  此外他提到,除了湖南文藝版之外,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曾國藩》版本都有卷首詞,里面提及了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而最初出版時,這樣的話也不能刊出。

  盡管反複推敲、輾轉、騰挪、自我審查,小說的出版還是遇到了困難。

  小說《曾國藩》被定為“敏感書籍”,出版社沒有最後的審批權,要由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拍板。選題報上去,一連好多次都沒有通過,“當然是政治上的顧慮”。而他委托家人在台灣聯系的出版商十分爽快,出版進度反倒超過了大陸。

  1989年,湖南省新聞出版局來了新局長,唐浩明帶了一大兜子材料登門拜會,和他長談了一個晚上。“他後來就說,這個書,一不影響四項基本原則,一個不是誨淫誨盜的,都不挨著邊嘛。一個湖南的作家寫湖南的歷史人物,放在湖南的出版社出,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這位局長隨即提議所有局領導都來看這部作品,每個人簽下自己的意見,“一方面表示慎重,另一方面今後有什麼事情,大家就共同承擔了。”唐浩明笑道。

  最終,所有人一致決定“放行”。

  1990年8月,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由台灣黎明書局率先出版,三個月後,湖南文藝出版社也在大陸將該書推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