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翁同龢後代翁萬戈:六世家藏傳奇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50:06  


翁萬戈近影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訊/收藏家翁萬戈書法纖秀,有一幅卻豪邁大氣:相國故居何處尋,虞山道上柏油新;緩步可趨言偃墓,低咏能追蕭統吟。一變圖強憂國志,兩朝任教老臣心;詔草未幹身先罷,蓋棺彈淚莫沾襟。

  這是翁萬戈為紀念其高祖、晚清政治家翁同龢逝世百年所作,書法遒勁有力,更存高祖遺意,厚樸之趣可人。從重訪相國故居,感慨其憂國圖強壯志未酬,抱憾謝世,而歷史終有定論。末句基於翁同龢絕筆詩:六十年中事,傷心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

翁同龢日記:這一頁日記非改不可

  “我對晚清歷史不熟悉,是硬著頭皮幹!”2010年9月14日上午,92歲高齡的翁萬戈坐輪椅,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庫,查閱翁同龢信札資料,女兒以思陪同,侄子以鈞幫助記錄。我站在老人身旁,跟著一飽眼福。

  江蘇常熟翁氏家族,父子宰相,同為帝師;叔侄聯魁,狀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家族中最著名人物當屬翁同龢,鹹豐六年狀元,先後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歷任刑部、工部、戶部及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最後授協辦大學士;從政42年,在晚清政壇舉足輕重。

  翁同龢學問淵博,居官清廉,尤其是在光緒帝親政之後,皇帝“每事必問同龢,眷倚尤重”。翁同龢日記起自鹹豐八年(1858),止於光緒三十年(1904),持續46年之久,不避寒暑陰晴,不吝身體好壞,長期堅持,一絲不苟,以給後世歷史的見證。

  1925年,《翁文恭公日記》由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影印行世。刊行不久,有學者發現日記“內多改削,尤以戊戌年間薦康一事多有隱諱。”推斷翁同龢在戊戌四月被罷官之後,懼怕受牽連,動手對日記進行删改。學者金梁在《四朝佚聞》一書中,更以翁同龢在日記中删削薦康一事為由,對日記真實性提出疑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