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東亂局堅定伊朗擁核決心

http://www.CRNTT.com   2011-05-25 10:43:16  


資料圖:2005年3月攝於伊朗伊斯法罕的一處核設施一所鈾轉換工廠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訊/“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中,最不容易撼動的政權就是伊朗。伊朗會從中東的動蕩中吸取教訓,加快充實綜合國力的步伐,並在應對這股‘茉莉花革命’的浪潮中‘被崛起’”。環球網今日登出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研究員鄒長鋒的評論文章“中東亂局堅定伊朗擁核決心”,全文如下:

  在最近的中東亂局中,西方國家最希望政權更迭或國內發生動蕩的目標是伊朗。但筆者認為,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中,最不容易撼動的政權就是伊朗。伊朗會從中東的動蕩中吸取教訓,加快充實綜合國力的步伐,並在應對這股“茉莉花革命”的浪潮中“被崛起”。

  中東動蕩的大浪並不會拍到伊朗,因為中東地區發生動蕩的國家基本上都是長期專制獨裁的國家,民怨較大。而伊朗奉行伊斯蘭式民主,雖然最高精神領袖掌管國家,但總統和議會的產生方式是民眾選舉,程序與形式上與西方國家差不多。民眾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渠道。

  從總統內賈德而言,他的主張被多數選民認可。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勢力和革命衛隊支持內賈德,草根平民視其為偶像,商人出於生計考慮不希望發生動亂。而且內賈德上台後,並沒有採取更多或更嚴厲的宗教措施,反而不斷寬鬆社會環境,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內賈德強硬的對外政策還獲得精英階層的認可。

  更加重要的是,伊朗的經濟發展給民眾帶來實惠。在西方國家32年的封鎖下,伊朗政府一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使經濟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近年來增長率約為6%—7%),在政府的補貼下基本生活用品(大餅和汽油等)價格低廉,大多數普通民眾安於現狀;同時宣傳機構把伊朗目前存在的問題歸咎於美英等國的制裁。許多伊朗人把經濟落後等問題看成是美英等國封鎖政策產物,對其持敵視態度。

  同時,伊朗“改革派”影響力在下降。利比亞內戰的局面,讓一些曾同情伊朗“改革派”的民眾拋棄了幻想,讓更多伊朗民眾懂得對外“強硬”的必要性。近年來西方國家一直鼓吹支持中東地區民主化進程,但其對巴林、沙特鎮壓示威民眾的態度,讓一些曾向往民主、自由的伊朗“改革派”看清了美英等國的真實面目。“改革派”主要是學生和年輕人,他們的觀念和街頭暴力的做法,並不被多數普通伊朗人接受。並且,伊朗現政府有豐富處理國內政治風波的經驗。

  此外,伊朗自身軍事能力、西方國家缺乏直接干預渠道等,都表明伊朗亂不了。不僅如此,伊朗未來在中東還很可能“被崛起”。

  首先,中東亂局令伊朗影響力增強。近年來,伊朗對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叙利亞等方面的影響力在上升。此次巴林、沙特等國什葉派公然上街與本國政府對抗,表明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伊朗是利劍高懸、蓄勢待發,還是通過支持沙特、巴林國內的“代理人”使中東亂局升級,這完全取決於美英等國及周邊國家對伊朗的態度。混亂的中東和高油價是西方國家的軟肋,伊朗也非常清楚這樣做所帶來的惡果,“投鼠忌器”是伊朗與美英等西方國家彼此能保持相對克制的關鍵。

  其次,在中東地區伊朗是除以色列外,唯一能獨立研發並製造飛機、導彈、大炮、坦克和艦艇等較先進武器的伊斯蘭國家。多國聯軍肆意轟炸利比亞政府軍的舉措,讓伊朗意識到武器落後只能被動挨打,並且更堅定其要掌握核技術的決心。

  伊朗能否成為核武器國家,一看朝鮮核問題能否圓滿解決;二看國際社會在伊朗核問題上態度。假如美、英、法等國家能採取務實且靈活的“打拉”策略,伊朗核問題有可能出現“多贏”的結局。三看伊朗在核談問題上的態度。伊朗為延長戰略機遇期,勢必在輿論宣傳方面下足功夫,宣傳其的訴求及轟炸伊朗核設施將給伊朗和周邊國家帶來核災難等。伊朗能否走成印巴的核模式,取決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伊朗領導層的決心。

  另外,伊朗經濟實力的增長及影響力不可小視。近年來隨著伊朗綜合國力增強以及擬修建連接中國等國的天然氣管道和鐵路等計劃的曝光,表明伊朗開始運用經濟手段,通過陸路輸送石油、天然氣等建立共同利益鏈的方式,突破西方封鎖、拓展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