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手機致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7 09:37:26  


  
  反對方的理論與觀點

  理論: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產生的熱效應微乎其微,根本沒有產生使化學鍵斷裂的危險,和X射線帶來的電離輻射有著本質不同。

  研究:世界移動通信論壇秘書長麥克在一個報告中稱,過去20多年全球289項實驗,均未能找出手機輻射對人體有害的“罪證”。

  質疑“支持派”:主要體現在:1.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讓腦瘤患者們去回憶使用手機的頻率,並不嚴謹。2.一個人罹患癌症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當今幾乎人手一個手機,要比較使用手機的腦瘤患者與不使用手機的群體幾乎不太可能。3.迄今為止,對目標群體的跟蹤研究沒有超過十年的。
 
  雙方都可能存在利益驅動問題 

  曾經,一段手機輻射直接把玉米粒給崩成了爆米花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事後卻證明這是場惡作劇,而惡作劇的始作俑者則是一家專門銷售手機耳機和其它防輻射產品的公司。這是這家公司的惡劣“營銷手段”。 

  而反對派的問題被認為更嚴重,這通常被比喻為煙草商和煙草致癌研究的關係——煙草商曾經資助過一些此類研究,讓研究有了傾向性。公共衛生博士、匹茲堡大學癌症研究所環境腫瘤科主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教授Devra Davis曾經說“我認識許多嚴肅的科學家因為對手機輻射的長期效應提出質疑而被撤銷研究資助或者幹脆一起被逐出項目。”

  手機生產商的影響在中國也有所體現,國家強制性標準《移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制》的起草人之一,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生物、能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滕俊恒回憶說,手機生產商對這個標準極為敏感,極力反對在產品包裝上寫上SAR值(即電磁輻射比吸收率),最後“要求”二字修改為了“鼓勵”。
 
  IRAC的研究意義在於:推動更為中立地評估這項重大公共健康問題

  世衛組織之所以對這個研究如此重視在於,目前全世界一共有50億手機用戶,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20多年來,手機是否致癌一直眾說紛紜。而支持派的研究也幾乎都用“可能”“也許”等語義含糊的詞語。儘管反對派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利益驅動這樣的問題始終存在。

  這次,IRAC將一位來自歐洲的科學家排除在專家組之外——因為他與哥哥一起經營一家手機技術咨詢公司,這體現了可貴的中立性。而更多正式的研究和評估將會陸續展開。

  此外,歐洲也在啟動一個大型的調查,對25000名手機使用者進行跟蹤調查,試圖扭轉之前回憶式調查的缺陷,預計首批調查結果將在2015年公布,而跟蹤的時長設計為20到30年。

  遺憾的是,作為世界上手機使用人群最大的國家,中國對此的針對性研究非常少。有研究者坦陳,如果研究手機沒有危害,比較容易得到手機廠家的支持,反過來只能靠科研經費,而這方面的研究雖然關係民生,卻很難申請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