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棄考與被棄考:高考生死結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09:43:12  


遲到被拒考場外的貴州考生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戲”又一次落幕。今年,南科大45名學生成為焦點,他們棄考的行為被反覆爭議。當然,他們畢竟是異數。

  昨日,湖南一位高考生考試前跳樓的圖片在微博上廣為流傳,一位貴州考生則因為遲到被拒進場的圖片引發了騰訊網17萬網友的熱議。

  南科大學生拒考並自稱願作為“教育改革的小白鼠”。湖南考生與貴州考生的遭遇,則讓上萬的網友痛批高考制度,認為應該改革了。

  這背後又折射了什麼呢?

  ■ 重壓之下的高考生:不少人呼籲改革高考制度

  錄取率越來越高,高考壓力卻依然很大

  有一個截然相反的事實:1977年恢復高考時全國報考人數570萬,錄取27萬,錄取率僅為4.7%,但是家長、考生的心態都相對平和;2011年,全國有933萬考生參考,錄取率將比去年增加近4個百分點,達到72.3%。但是,“高考焦慮症”卻盛行,歷年來因為高考壓力而抑鬱、甚至輕生的學生不少。

  這是因為,雖然招生機會多了,但是重點學校卻很少。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問題,學生的壓力自然大。當然,除了想要進入好學校而外,家長和學子還可能有如下的考量:

  1.面子因素。在“人人皆是大學生”的時代,不上大學面子上掛不住。

  2.就業考量。有不少單位的招聘啟事都會注明要求本科學歷以上,尤其國企、事業單位這樣的“好單位”,不少甚至要求碩士;從近年來公務員的招聘情況看,專科以下的學歷幾乎都被擋在了門外,所以上大學是必然的,而公務員的招考儘管存在不公現象,但是無疑,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社會上升”渠道。

  症結:“一考定終身”的焦慮

  儘管不少人在說現在不是“一考定終身”了,還有人連續參加了15次高考呢,但是:1.複讀不僅時間成本高,還會帶來心理焦慮,許多複讀生都存在專業不理想的問題;2.專升本等渠道代價高、機會不多,想要轉學更是不太可能。3.成才的多元化只是相對的,比如2009年全國有84萬人放棄高考,其中出國留學者達21.1%;2010年棄考人數近100萬,其中20萬人出國留學,他們相較於將千萬的高考人數還算小群體。並且他們中不少來自富裕家庭,本來就在社會階層金字塔的中上部甚至頂部。

  曾經,有學者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得出我國自解放以來實行的35次高考促成了1354.05萬人的上向流動。而之所以能夠促成這樣的結果就在於它相對公平(儘管存在加分不公、高考移民、地域歧視等現象)。高考是為數不多的能促成人們向著社會更高階層流動的制度。所以大家一窩蜂地在高考獨木橋上擠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