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橋:平庸是一種社會病

http://www.CRNTT.com   2011-06-22 12:20:02  


 
相關鏈接:

邵建:“拒絕平庸”到底拒絕了什麼

  2011年06月14日 07:49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邵建

  前幾天練車時,一位同練知道我是教師,便問我是否知道今年江蘇高考的作文題,好奇問了一下,才知道是“拒絕平庸”。一聽這題目,本能地吃驚起來:為什麼要拒絕平庸。隨之便為考生擔心,這考題過於導向,對不少考生來說,等於讓他們去說大話、滿話乃至假話。

  我不知道平庸在哪點上得罪了出題者,要和它過不去?但,有專家告訴我們,一定要注意區分平凡和平庸,才能得高分。我看不出平凡和平庸有何區別,這“凡”不就是凡庸的凡、凡夫俗子的凡嗎?怎麼平凡可以,平庸就不行,莫非是玩文字遊戲?其實平庸、平凡和平常基本同義。《爾雅》曰“庸者,常也”。朱熹曰“庸,平常也”。所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合而謂之即中庸。在傳統文化中,中庸顯然屬於褒義,其義與平庸庶幾(平即不傾斜之意,差與中同)。當然,經過當年全盤反傳統的新文化運動,一個世紀下來,儒家標舉的中庸變成了貶義,連帶與之類同的平庸,在我們的日常語用中,也逐漸貶義起來。

  撇開語義,拒絕平庸,大致是表明一種人生態度。沒有人說這種人生態度不好,但,好是因人而異的,有人以拒絕平庸為好,有人卻認為平庸就很好。兩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誰也不需要說服誰,畢竟它們都是個人選擇。可是,這樣的題目一出來,那些傾向於認同平庸的考生,如何為自己下筆。為了不失分,他們必須要說和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不同乃至相反的話,這難道就是出題的本意?

  高考是我們整個教育體制的一部分,如果它有問題,也可以窺見我們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這裡且不說,社會上的人,絕大部分才質中等,他們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平平常常的一生。毋庸諱言,這就是平庸,這很正常,反之則未必正常。因此,強調拒絕平庸,其實就是在拒絕一種常態。即使在價值觀的導向上,我也不贊成這樣出題,儘管它看起來很主流,也很高調。但,問題更在於,它很一元。因為它拒絕了考生在表達上的多元可能性,同時也拒絕了考生在人生觀上多元選擇的可能性。我不知道這個高考作文題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想來它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也就是說,這個題目從動議到確定到認准,每一個環節都被放行,難道沒有人對這個題目潛在的問題有所發現、有所提出、有所質疑?顯然出題者也是教師,作為同行,我很好奇,他們平時是如何給學生上課的呢?在這個題目的後面,我似乎感知到了他們的價值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