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許紀霖:迷信權力的辛亥革命不會徹底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14:54:31  


 
  天壇憲草一出來,袁世凱根本不當一回事。大家不要以為袁世凱一上來就是想做皇帝,就想破壞憲法。袁世凱善於察言觀色,也不想逆歷史潮流而動,而是看著潮流順勢而行。民初的憲政為何不能成功,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解釋得太簡單了,都歸結為“壞人”袁世凱的所作所為,似乎“好人”當政,政治就會大好。其實,歷史的錯誤是各家各派共同造成的。袁世凱的罪惡自不必說,國民黨和進步黨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過於迷信權力,而忽視了建立憲政的權威。他們只關心權力掌握在誰的手裡,似乎掌握了權力就擁有了一切,但卻忽視了,即使好人當政,若這個權力不受制度約束的話,好人也有可能作惡,好人也有可能變成壞人。當時的人很少考慮到憲政的設計,應該是用權力來限制權力。當時的國民黨人和進步黨人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進步黨黨魁梁啟超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也忽視了這一點。晚清的時候梁啟超與革命派有一場革命與改良的大論戰。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的核心之一,就是對革命的分歧。革命派這一邊的汪精衛、胡漢民都太年輕,滿腦子的法國大革命思想,認為革命一成功,一切都解決了。而梁任公飽讀歷史,從法國革命的歷史教訓之中看到,革命之後若不立憲,就會產生多數人的暴政。清廷“十九條信約”出來以後,梁啟超認為這雖然不是最好的制度,卻是當時最適合中國的制度,但是沒有人聽他的。等到革命成功,回國後投身政治,他便喪失了獨立的判斷力。提出要弘揚國權,搞總統制,聯合袁世凱,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權力。當他在政治裡面跌打滾爬的時候,忘記了其一生追求的核心目標——憲政。立憲派養大了老虎,卻忘記把老虎趕進籠子,最後間接促成了袁氏稱帝。到這個時候,梁啟超方醒悟過來,重新回到立憲的立場,他明確宣布:“吾儕平昔持論,只問政體,不問國體。故以為政體誠能立憲,則無論國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不可也。政體而非立憲,則無論國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可也。”自此之後,他關心的是權力的制衡和政府的管理以及一套有序的秩序。他相信,只有憲法秩序才能給予政治鬥爭有序的空間。

  回顧這一段歷史,民國初年,從革命一開始發生,就注重權力,無法建立一個新的民國,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一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這段歷史中總結出兩條經驗。第一條就是,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成為革命的替代物,也可能成為革命的誘發劑,要避免改革變成革命,改革一定要徹底,改革不能倒退。第二條,新的制度轉型,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設本身。這就是辛亥百年留給我們的一個沉重的教訓,值得我們今天來反思。

  來源:2011年06月10日01:38東方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