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前宏觀經濟三大懸疑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08:25:07  


貨幣政策是否存在“超調”,是當前宏觀經濟的一大懸疑。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有三個問題需要關注和討論。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發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課題組論文,對此進行剖析。文章如下:

  貨幣政策是否存在“超調”?

  為緩解通脹壓力、抑制資產價格膨脹,去年年底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2011年以來,貨幣政策不斷向“穩健”轉變、向常態回歸,央行連續多次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流動性。

  目前來看,貨幣政策收緊的效果正在顯現,流動性過剩的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具體表現在:一是貨幣供應量(M2)增長已由年初的接近20%降到15%左右,基本回到了正常水平。二是社會融資總量明顯減少,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增加4.19萬億,同比少增3225億元;前5個月人民幣新增貸款3.53萬億元,同比少增4800億元,減少了11.66%。銀行貸款也實現了月度之間的均衡投放。三是資產價格尤其是住房價格上漲明顯放緩,住房投資投機需求得到了初步抑制。

  需要指出,有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產業本屬於淘汰的對象,但在當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的大背景下又活了過來。在政策回歸常態(而不是收緊)的過程中,這些企業出現“貸款難”甚至倒閉的現象也在預料之中。因此,在貨幣政策收緊和銀行可貸資金減少的情況下,出現一定程度的“貸款難”也是正常的。不應該把部分企業破產倒閉歸因於貨幣政策的轉向或“過度收緊”,更不該由此得出貨幣政策“超調”的結論。

  所謂“超調”,一般是指由於政策收得過快、力度過大而導致經濟增長急速放緩、失業增加的經濟“硬著陸”現象。目前來看,儘管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增速可能還會放緩,但依然會在9%以上,不會出現“硬著陸”,因此也就不存在“超調”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