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在釣魚島贏得尊嚴 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09:09:05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現在日本在釣魚島問題再及中國底線,經驗告訴我們,在這一地區,如果我們還要幻想搞什麼“模範摩擦海域”,那麼,1895年和1937年的中國就是前車之鑒。”環球網今天登載學者張文木的文章“在釣魚島贏得尊嚴 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如是說。詳論如下:

  2011年7月4日,楊潔篪在與日外相會談中重申“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楊外長關於釣魚島主權的表態,是堅定的和不容商量的,是符合中國國家根本利益的。可近日有媒體(2011年7月9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卻主張釣魚島應成東亞“模範摩擦海域”,認為,“釣魚島在國際上屬於爭議領土”,“它的未來歸屬是存在變數的”,“中國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並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實現這一主權”。文章還稱“中國保釣行動的實際效果”是“保持並強化了釣魚島主權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文章在釣魚島的主權關係的表述上顯然與楊外長不一致,其關於將釣魚島變為“模範摩擦海域”的建議也顯得書生氣十足,如果不是作者詞不達意,其正面意思沒有表達清楚的話,筆者覺得有必要就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議”及其背後的戰略意義,談點個人的想法。

  一讀到“釣魚島應成東亞‘模範摩擦海域’”構想,我就憶起20世紀前半葉的中日關係史,想起“九一八”事變後的“李頓調查團”。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隨後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大片土地,戰火延伸到平津一帶。

  這時蔣介石對此次事變的應對政策接近上文作者提出的將東北建成“模範摩擦”區域的設想。面對日本侵略,蔣介石不是積極地組織抵抗而是要強化中國東三省主權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為此,他於1931年底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

  面對蔣公的“申訴”,日本方面的回應是在《國聯調查報告書》(1932年10月)出爐前,不是強化而是盡量弱化其侵略行徑“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1932年3月1日,宣布其傀儡政權“滿洲國”成立,1934年又將偽“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在全世界面前明示其占領整個華北的野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