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打碎了故宮的盤子?

http://www.CRNTT.com   2011-08-05 14:41:58  


 
誰的故宮?

  除了在對館藏文物的信息公開方面持有不同意見之外,我們也許從幾則事例也可看出中西方對於保護文物態度的異同。

  1983年,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5周年暨大阪建城400周年,日本大阪21世紀協會邀請中國陝西省文化局赴日本,在大阪世界博覽會會場裡舉辦了由讀賣新聞社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這也是兵馬俑首次走出國門,進行海外展覽。自當年10月1日開展以後,盛況空前,短短61天內就有140萬人參觀。

  然而,10月23日下午,一名暴徒越過鐵栅欄,打碎玻璃橱,推倒了一具高1.92米、重300公斤的“軍吏陶俑”,致使這具陶俑受到嚴重破損。暴徒當場就被逮捕。

  事後,日本大阪21世紀協會專務歷史加藤良雄代表該會會長鬆下幸之助到中國駐日大使館表示道歉,隨後,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鬆下幸之助還親自向中國國家主席發去謝罪文書,賠償1億日元並且完全修補了破損的兵馬俑。

  “通常情況下,我國文物在跨境展出時都會有商業保險公司承保,並由相關的公司來承運。但如果只是在國內巡展,據我所知,還沒有保險公司開設這樣的險種,也沒有博物館為館藏文物投保的個案。”史吉祥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09年8月,一輛工程車撞壞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瞻園門口的一只石獅。經文物專家鑒定,石獅制於明代末年,距今已有400年歷史,價值在60萬元至80萬元。

  事情發生以後,由於肇事方並不涉嫌犯罪,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與肇事方就賠償問題展開了長達8個月的“拉鋸式”談判,最後向肇事司機、司機所在單位及肇事車保險公司等三方提出了賠償文物修復費及貶損費60萬元的要求。

  “事實上,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文物損壞,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規定。一般來說,如果是外部人員對文物造成損壞的,都是採取教育和追究經濟責任的處理方式。但是,像故宮這樣的由於內部人員造成的損壞,無論在國內外,似乎都還沒有明文規定應如何處理。在國外因檢測而出現事故,我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案例。”史吉祥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如果要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關鍵還是要提高博物館從業者的素質。“你能想象得到,在2000年以前,堂堂的故宮博物院連一個博士都沒有嗎?”

  作為博物館學家,史吉祥曾將台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作過對比。他說,除了在策展方案上考慮更加細致之外,台北故宮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讓他印象尤為深刻。“他們的工作人員並非是以此為生,而是真心喜歡這樣的工作。而我們大陸的博物館則長期存在用人制度上的弊病,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從事博物館事業需要的是一種宗教式的精神,因為真心熱愛才會認真負責,這在西方博物館工作人員中,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我們大多數的從業者卻並非如此。這樣一來,難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失誤。”

  馬未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其實,無論故宮方面如何辯解可以把碎了的盤子修復好,但我們都知道,破損的文物是不可能完全恢復原貌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無論是故宮的工作人員還是管理人員,一定要接受教訓,提高責任心,以後小心再小心。”馬未都說。

  8月1日晚,故宮通過央視公布了被壓碎了的盤子的照片。但有網友發現,從照片細節上來看,被摔碎的盤子似乎並不是原先的那一只。因此,有人大膽質疑:那只碎了的盤子究竟是原件,還是已被“狸貓換太子”?故宮裡的那些國寶們,都還安全嗎……在經過了今年的“盜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和“解雇門”之後,公眾對於故宮的不信任感似乎再度升級。

  “中國的大型文博機構對於文物資源、收藏品幾乎進行著壟斷性的占有,絕大部分作品和文物我們都沒有參觀過。可能有許多藏品,連錄入、登記的數據都沒有,內部的制度我們無從了解也無從監督。整個博物館的體制,開放性、透明性、專業性都不夠,比如說出入庫登記、檢測要求、運輸過程、保險措施這些都應有完備,但這些都不被外界所知,就連文物的基本資料都沒有被外界所掌握,網絡上也沒有公布。如果這一次沒有媒體人透露信息,可能文物被打破的事情仍然不會為人所知,又或許原來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也不一定。如果故宮繼續這樣下去,誰還會相信它呢?”藝術批評家周文翰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前,故宮除接受新華社和央視的採訪外,並未對更多問題作出回應。新浪微博上,“故宮博物院”的官方賬號也已於7月30日停止更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