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故宮:除了文物,什麼都缺

http://www.CRNTT.com   2011-08-13 10:23:41  


故宮,拿什麼拯救你?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盜竊事件、錯字門、哥窑瓷器被毀......看起來,2011年注定要成為故宮的“黴運年”,傳統印象中那座不諳世事、頗有“風骨”的文化殿堂改頭換面,跌落凡間。靠行政不靠專業,有投入無監管,故宮的另一種“歷史積澱”在責難和詰問聲中走到了風口浪尖。網易新聞另一面今天登載文章“故宮:除了文物,什麼都缺”: 
  
都是公立博物館,一個政府說了算,一個董事會說了算   
 
  博物館在中國屬於事業單位,用人制度上延續著計劃時代的行政級別制度,博物院內設處級機構32個,在職職工1400餘人,離退休人員600餘人,有“副部級故宮”之稱。人事方面也直接受命行政體制,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黨組書記的鄭欣淼是通過文化部進行任命,其他黨組成員也須由文化部履行任命程序,據財新網報道,在鄭欣淼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黨組書記之初,還兼任文化部副部長之職。
 
  看能力不看資歷,全球最大自然史博物館遴選年僅37歲的移民生物學家擔任館長

  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群,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onian Institution)擁有16個博物館及為數眾多的研究機構,其中成立於1910年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NMNH)是該機構最為重要的博物館,不但歷史悠久,1.25億件標本更在全球博物館中傲視群雄。而就是這樣一座世界級公立博物館,在2003年卻任命了一位年僅37歲的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安.薩普(Cristian Samper)擔任館長,讓業內大為震驚。

  在“官場上”,這位新任館長可謂資歷平平。生於哥斯達黎加,在哥倫比亞長大,在哈佛大學取得自然保育學博士學位,除了曾在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機構呆過兩年外,唯一的建樹是擔任過哥倫比亞環境部的顧問。而這位“青年才俊”顯然沒有辜負期望,在其任職以來,完成了該博物館最大的一次新老交替,“使得研究煥發生機”(史密森尼博物館語),在馬里蘭州建成了新的貯藏設施和實驗室,領導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然史收集計劃,也成功地為長期展覽項目募集到了1億美元經費,博物館還保持了每年600萬訪客的穩定記錄。

  館長遴選,董事會說了算,政府部門說了不算

  在美國,董事會的重要工作是負責為博物館挑選館長,但不涉及具體經營等職能。這種借鑒公司治理的法人化做法已經在美國公里博物館普及開來,如美國康奈爾大學赫伯特.約翰遜美術館,博物館董事會的任務只有四項:第一、協助博物館制定政策;第二、協助博物館募集款項;第三、為博物館挑選一位適任的館長;第四,為博物館解雇一名不適合的館長。

  而大英博物館直接受英國政府文化體育媒體部行政管轄,資金主要來自國庫,但大英博物館的管理者並不由政府指派。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格雷戈,原是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於2002年被大英博物館理事會公推為大英博物館館長。大英博物館理事會的成員也是公開的。在25名現任理事會成員中,除了英國女王任命的一名人選之外,英國首相府、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科學院以及倫敦文物學會等不同部門分別提名理事會成員,這些成員並不在大英博物館拿工資,因為他們都是諸如英國石油公司總裁、英國金融保險公司高管,以及劍橋大學分院院長這樣的社會名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