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不反美不親美:中東將現“第三陣營”

http://www.CRNTT.com   2011-08-29 10:17:15  


 
  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9.11”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推行反恐戰爭的戰略。2002年1月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提出“邪惡軸心”的概念,將美國的主要敵人鎖定為伊朗、伊拉克和朝鮮;6月布什進一步提出“先發制人”的理念,提出對敵人發動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在此基礎上,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邪惡軸心”和“先發制人”的實質,是對中東反美國家進行軍事打擊的進攻性戰略,其目的是強化美國的主導地位,為美國謀求中東的霸權。

  但這一戰略的效果卻適得其反。“雙重遏制”政策中蘊含著伊朗和伊拉克相互制衡的因素。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打破了兩伊間的相互制衡,幫助伊朗除掉了一個勁敵。伊拉克戰爭之後的動蕩,使得占伊拉克人口少數的遜尼派阿拉伯人不得不尋求沙特、約旦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而這又迫使伊拉克的什葉派阿拉伯人向伊朗靠攏。伊拉克教派矛盾的激化,強化了伊朗作為什葉派大國對伊拉克局勢的影響力。正如美國學者埃爾頓.L.丹尼爾所說:“在歷史上,征服伊拉克總是使伊朗成為一個大國的關鍵因素。”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朗崛起,以伊朗為核心,包括叙利亞、真主黨和哈馬斯在內,形成了中東的反美陣營。意在謀求美國霸權地位的“先發制人”戰略卻導致美國對手勢力的增長。由於以色列無力填補薩達姆政權倒台後形成的真空,美國和伊朗在中東直接對峙,親美的阿拉伯國家別無選擇,只能無條件地支持美國,以埃及、沙特為中心,包括約旦和海灣其他阿拉伯國家在內,形成中東的親美陣營。親美陣營與反美陣營對立,成為中東的基本戰略格局。

  伊朗崛起也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中東親美陣營國家事實上在反對伊朗的基礎上與以色列處於同一陣線。在這種兩大陣營對立的格局下,中東和平進程也繼續長期裹足不前。通過單邊行動從加沙地帶撤出和修建西岸地區的隔離墻,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進行嚴密封鎖;通過將巴勒斯坦人的武裝襲擊與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掛鈎,以色列在國際社會孤立巴勒斯坦人。這樣的強勢地位使得以色列無需在巴以和平問題上做出實質性的讓步。

  美國謀求主導地位、兩大陣營對立、中東和平裹足不前的局面,埋下了埃及變局的種子。美國的支持,使得穆巴拉克政權得以強化國內的專制統治而無需面對外部壓力,在國內貧富分化加劇、失業和貧困問題嚴峻的情況下忽視民眾的經濟社會訴求,完全無視埃及穆斯林民眾的民族宗教感情而無條件支持並配合以色列。民眾長期積壓的不滿終於爆發並導致埃及政局的劇烈變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