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內地醫生:活多、錢少、高危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13:34:20  


80%的中國醫生認為醫患關系是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同仁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徐文日前被患者砍傷引發全社會對醫生群體生存狀況的審視。據媒體粗略統計,全國今年已發生9起醫生被打事件。在醫患衝突愈演愈烈背景下,曾經的白衣天使何以變成付出太多、所得太少、壓力太大、名聲太差的矛盾人群?

  ■ 備受威脅的中國醫生

  每年醫療糾紛近萬起,7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

  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調查統計,自2002年9月1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據中新社2007年的報道,國家衛生部新聞辦透露,2006年中國內地發生9831起嚴重擾亂醫療秩序事件,打傷醫務人員5519人,造成醫院財產損失超過2億多人民幣。

  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2001年的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326所醫療機構中,321所(98.47%)醫院存在著被醫療糾紛困擾的問題。另據衛生部統計,在醫療糾紛發生後,有70%以上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6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死後家屬在醫院內擺花圈、拉橫幅、設靈堂等情況;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的惡性傾向。

  隨著患方與醫方糾紛攻防的強弱轉化,醫患糾紛近年來大有從民事經濟糾紛走向群體性政治事件的危險。在2009年6月,中國內地先後發生6起“血濺白衣”事件,有醫院院長挨打致肋骨多出骨折,有當班護士被人砍傷頸部,搶救無效身亡,有醫生被患者家屬圍攻,跳樓脫身……上述6起醫鬧事件共計造成近20名醫務人員傷亡。

  ■ 幹得多、拿得少、壓力大——不想下一代當醫生

  工作負荷嚴重“超載”,超過四分之一的醫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

  截止2009年,中國每千人城市人口的醫生人數是1.75人,而每千人農業人口的醫生數只有0.47人(2005年美國的人均醫生數是每千人3.59個,法國3.37,英國2.2,韓國1.6)。由於中國醫務人員編制由當地衛生部門統一計劃,當病人增多時,醫生給每位患者提供合理質量的醫療服務就很難保證。此前有報道調查醫生就診時間發現,眼科醫生包括使用檢查儀器在內,每位患者耗時5分鐘,內科醫生問診時間平均7分鐘。“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這樣的抱怨常常發生。

  由於中國醫療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醫生工作強度之高再所難免。根據丁香園在200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49.2%的醫生每隔4至5天就要上一個夜班,76.1%的人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80%的人工作中頂多只有10分鐘的時間休息。此外,參與調查的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其中,18%的人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長年高負荷工作,中國醫生“醫不自醫”的情況十分突出,超過四分之一的醫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三十五歲以上男性醫生高血壓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兩倍。

  根據美國醫療網站medscape對全美22種專業,共15794名醫生進行的調查,70%的醫生,每周的工作時間在55小時以下。23%的醫生每周接待病人在49人以下,41%的醫生每周接待50到99人。在相同的工作時間內,接待更少的病人並不代表低效率,而代表醫生可以在每一個病人身上花更多的時間。只有不到5%的醫生接待一位病人所需的時間在9分鐘以下,有15%的醫生甚至在每一位病人身上要花去25分鐘以上的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