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中共部署十八大代表選舉前瞻十八大

http://www.CRNTT.com   2011-11-24 09:54:34  


 
  一是代表差額選舉的比率應多於15%,而十七大代表選舉的相關提法是“不少於15%”。從“不少於”到“應多於”,雖然差額選舉的比率提高不大,但這個表述上的變化,強調了擴大黨內民主的努力,因為差額選舉也是一種競爭性選舉,黨代表選舉有了競爭,黨員們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民意的更加尊重,是一種民主的進步。

  二是代表選舉在結構比例上要做到“兩增兩減”、“一個提高”。

  簡言之,就是要增加和提高基層和一綫黨員代表的比例,減少各級官員的代表數。代表比例結構反映一個政黨的組成,如果官員比例過高,很容易使“黨員代表大會”變成“黨員領導幹部代表大會”,或各方面各部門領導幹部的工作會議,那樣,其構成有違“黨員代表大會”的本意,不能體現出黨代表大會的民主性。

  基於此,可以預見十八大對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會有進一步的論述和部署。中國民主可能在十八大會後會碎步或小步前進。

  另外,最近幾年,社會利益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和衝突凸顯,群體事件不斷發生,幹群關系緊張,從而將社會治理提到了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於是也就有了今年中共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強調和工作部署。

  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由於改革以來對經濟建設的過分追求,致使社會發展、社會建設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經濟建設,導致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頻現,嚴重威脅社會穩定。而權力過分集中於黨和政府,尤其是一把手手中,政府過度壟斷社會各方面資源,主導社會經濟的運行,這又使得黨和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而該管的事又沒做好;並導致社會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後,不僅無法應對社會轉型帶來的大量社會矛盾和問題的挑戰,反而製造一系列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致使事情更加惡化。

  因此,要有效應對社會矛盾的爆發,在未來十幾年,中國將會步入以社會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逐漸讓位於社會建設的時期,懂得社會治理將是政府和官員的必修課。從上述十八大黨員代表的選舉看,基層代表比例的提高,尤其是工人代表的增加,固然是黨內民主的一個趨勢,但亦是為了社會治理的需要。基層代表的增加,表明中共將更加重視基層群衆的利益和訴求,執政將更加依賴工人農民等基層群衆,政策也將向基層群衆傾斜。十八大對此也應該會有一個更完善的表述。

  (鄧聿文,男,法學碩士,資深記者,副編審,供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 主要從事中國改革與社會轉型研究,出版著作三部,發表時政、財經和社會評論數百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