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總理的“30年命題”說明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1-09-21 09:05:07  


9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大連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訊/溫家寶總理與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先生的答問,毫無疑問是夏季達沃斯最引人關注的內容之一。其中,溫總理在論及政改時提到的“30年命題”,尤其值得思考。此間《經濟觀察報》日前登載評論員文釗的文章《溫總理的“30年命題”說明了什麼》,詳論如下:  

  溫總理所說的命題之一是堅持依法治國。他說,“這個任務是鄧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來的”;其二則是維護司法公正。他表示,司法公正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這個方向。“這一點也是早在30多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來的”。

  這些內容都是政治體制改革中的重要議題,因為都提出於30年以前,或可稱為“30年命題”。實際上溫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談到了政改五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還包括推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有序擴大民主)、堅決反對腐敗。客觀而言,這五個方面都是改革開放之初即提出來的目標,都可納入“30年命題”之列。30年來,盡管這五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但毋庸諱言,它們仍是30年來未完成的改革議題。

  最近幾年來,中國改革進程步履維艱。經濟改革的深化正如履薄冰,步步艱難。對市場經濟基本法則的堅守,屢屢讓步於行政管控的實用主義;破除國有壟斷,過去十年間決策層三度發文,文件級別一次高過一級,但是“國進民退”卻成此次金融危機期間及危機後無可回避的現實。雖然決策層強力推進以解決民生問題為訴求的社會改革,但在許多地方,對於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也時常被“截訪”、野蠻拆遷等公權力的濫用毀於片刻。而這卻往往打著“保穩定”進而保經濟增長的名義。

  盡管可以將種種問題歸因於政策執行不力、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乃至一些地方官員執政水平不高,但究其根本,這些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並且始終找不到解決之道,改革在一些領域甚至出現反複和退步,仍在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後。鄧小平對此早有清醒的認識:他曾明確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於政治體制的改革。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會遇到人的障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