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中國救援歐元區宜採取謹慎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09:51:57  


 
  有意思的是,雖然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始終表示“願意幫助歐元區國家渡過難關”,但卻從來沒有具體闡述過如何幫助,更沒有提及過具體購買歐元區國債的數額。一些歐洲媒體批評中國只做“口頭承諾”(lip-service),而沒有實質行動。近來,中國最高領導人則開始明確發出信號,即中國不會提供類似於“馬歇爾計劃”的救援承諾。溫家寶總理在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夏季峰會上指出歐元區的問題首先要靠歐盟國家來處理好。胡錦濤主席則在20國集團峰會上表示相信歐盟國家有信心很能力渡過難關。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題為《轉變發展方式 實現經濟增長》講話也指出,發達國家應該實施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妥善處理主權債務和財政風險。

中國不應全面救援歐洲的理由

  在中國雖然有很多人認為目前是中國通過救援歐元擴大在歐洲乃至世界影響的好機會,有的則認為中國目前擁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且7成是美元,從分散風險角度來看也應當購入歐元。但是正如上述,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的謹慎認識是清醒的,不全面捲入的表態是明智的。

  首先,目前歐元區缺少的並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中國的大規模購買國債並不能解決危機國家的問題。所謂歐元區危機的提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事實上並非整個歐元區17個成員國都處於危機,德國是世界上經常項目盈餘第二高的國家,荷蘭則排名第8,奧地利、芬蘭、比利時等很多歐元國家經常項目都有盈餘,這說明這些國家並不缺錢。希臘的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問題是歐元區中的發達國家不願意為在財政政策上為“不負責任的”二流國家買單,特別是德國。如果德國能夠下決心,歐元區本身是有能力解決好希臘的問題的,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並不積極向中國求援的原因。

  第二,中國對於西方國債的不信任感也導致中國的謹慎態度。西方國家國債,特別是美國國債在過去20年被認為是無風險的投資首選,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的主要投資方式也是美國國債,但是過去2年時間的事實證明,中國對於美國的信心和投資失敗了,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可以說俄羅斯,日本和中東產油國都一樣。設想中國領導人心中產生了上當受騙的感覺也並不奇怪,西方國債過敏症已經出現。即使中國將會大規模購買歐元國債,德國等經濟財政狀況較好的國家會成為首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