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中國救援歐元區宜採取謹慎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09:51:57  


 
  第三,大規模救援歐洲在中國國內政治上既有缺乏經濟合理性,也沒有道德說服力。中國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國內的經濟學家和民衆早就提出過各種將它用於國內民生建設的建議和要求。目前中國正在努力進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加收入擴大內需是關鍵,而安心消費需要有比較安定的社會保障體系作後盾,所有這些都需要資金,這種情況下動用大量資金投入歐洲國債不現實。同時,讓一個人均收入僅為4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向人均收入3萬美元的歐盟國家大規模救援,沒有道義上的制高點,這完全不同於中國對非洲的對外援助。

  第四,歐元區國家也並非完全歡迎中國的全面援助。德國工業協會主席漢斯.彼得.克泰爾(Hans-Peter Keitel)認為,中國的幫助將會伴隨著歐盟的政治代價。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則表示不會用政治讓步換取中國援助。在大連的達沃斯峰會上,溫家寶總理敦促歐盟國家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被歐洲解讀為救助歐元的交易成本。不管這是否屬實,就在溫家寶要求歐盟“顯示友誼”幾天後,歐盟就公開宣布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些說明,歐盟雖然對中國的幫助需求很迫切,但並不是到了沒有選擇餘地的地步。
中國對歐戰略的考量點

  雖然中國必須謹慎對待注資救援歐元區危機,但是並不等於中國在歐洲危機上可以隔岸觀火。

  首先,中國在歐洲有重大的利益。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經濟的長期下滑經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和就業。另外,中國的外匯投資中歐元資產的比重僅次於美元,歐元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資本資產的價值。

  第二,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今非昔比,世界對於中國的期待也與日俱增。在重大政治經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如何將會影響到國際形象和戰略優勢,對於歐洲的危機的漠視將會損害中國的軟實力,也不利於中歐關系長遠的健康。

  那麼,如何才能夠讓中國的風險最小,又能夠幫助歐盟渡過難關,為中國爭取長期的戰略利益呢?筆者認為,加大對歐盟國家的非金融行業的投資和擴大與歐盟的貿易應當成為首選,並將中國的“走出去戰略”的新一輪重點放在歐洲地區,這些應當成為中國對歐洲新戰略的核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