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能否為世界提供另一個文化範式?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0:29:16  


 
中國古代王權並非集權制

  中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傳統的文明古國。為什麼在一個新興國家面前不堪一擊?表面上看,英國的勝利在於其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和洋槍洋炮。但如果光從軍事武器來看問題,就會過於膚淺。

  再深入一步,人們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和英國的不同國家形式。在西方來到中國之前的很長歷史時間裡,中國擁有世界上很先進的政治體制,儘管王權體制和世界上的其他帝國差不了多少,但中國的文官制度或者官僚制度是最為先進的。但是這個體制一旦遇到產生於近代西方的國家體制,就變得不堪一擊。傳統中國王權儘管理論上非常集權,但實際上往往是無比分權,即“無為而治”或“統而不治”。中國自己經常用“天高皇帝遠”來形容這個體制。也就是說,這個體制沒有很多制度建設,沒有動員能力。王權所擁有的動員能力主要是維持王朝尤其是皇室服務的。因此,儘管當時中國擁有那麼高比例的GDP,但這些資源並不能有效地組織起來,轉化成為政府能力,尤其是軍事能力。而英國呢?當時的英國所擁有的是一種全新的國家政權形式,即主權國家。這是一種高度集權的國家政權。之前,英國所有的是極其分散化的城堡政治。君主政治消滅了城堡政治,國家政治權力才能集中。儘管當時的英國的GDP並不算高,但國家能夠有效動員資源和使用資源。英國是一個海洋國家,當時的英國也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那麼問題在於,近代國家形式先崛起於西歐,這裡就涉及到文化的崛起。西歐近代國家的崛起是中世紀後期西歐理性文化崛起的產物。簡單地說,這是一種最初源自地中海地區,後來又逐漸容納了包括中國文化在內的世界先進文化的文化。文化的崛起自下而上,文化最後的政治結晶便是近代國家形式。當然這種文化還具有更廣泛和深刻的內容,涵蓋各個領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西歐國家自15世紀之後,不斷產生著有利於中央集權制度建設的政治文化。尤其對英國來說,因為是海洋國家,英國便根據自己的經驗發展出了“自由貿易”理論。在很大程度上說,如果當時英國的船堅炮利是其硬力量的話,那麼“自由貿易”便是其軟力量。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文化崛起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會過分。從這一角度來說,今天中國強調文化崛起和文化創新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對第一個問題,即文化崛起的重要性,人們不會有很多異義。但是對接下來的兩個問題,就很不好回答。

  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需要創造一個不同於西方的文化嗎?這個問題一旦提出,中國社會馬上就會分化。在很大程度上說,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是要消滅自己的文化的。當時的人們看到了西方的崛起是文化崛起所致,因此認為中國如果要強大起來,就要學西方的文化,去掉自己的文化。在亞洲,日本是一個例子。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去日本化”而“歐化”,即仿照歐洲國家(主要是英國和德國)來建設國家。中國的精英人物也想仿照日本的做法。不過,西歐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因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崛起而消失。中國共產黨所接受的是馬克思和列寧主義。這種選擇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的。西歐是發達國家,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人們可以向往這種文化,但很難搬用到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以蘇俄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文化崛起於較為落後的國家,對中國比較適應。也應當指出的是,當時歐洲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對中國的知識和政治精英的影響很大。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接受了蘇俄文化,尤其在政治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