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醫院:大學“毒瘤”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1:10:32  


 
  孫東東:現在有些大學的醫院能開展一點手術,像闌尾炎手術、疝氣手術,有的還能開展一些,有的根本就做不了。就是一個全科醫生,開點藥,感冒發燒拉肚子還能處理,稍微嚴重一點的就得去大醫院了。

  孫東東教授認為,我國高校醫院服務的人群很有局限性,在硬件、軟件、經費、人才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尷尬境地。

  孫東東:一個是軟件的尷尬。校醫院吸引優秀醫學院畢業生很困難,人家不願意去。因為它病種少,服務對象局限,它想吸引點名醫過來是不可能的。第二就是經費的尷尬。校醫院的經費撥款都在學校。第三是硬件設施也很尷尬。多數大學的校醫院都很慘。最尷尬的就是評價機制的尷尬。因為人事制度制約了校醫的性質,比如要提職稱,校醫院的大夫怎麼能夠考外語?怎麼可能在FC上寫文章?根本做不到。所以這個實際上是體制上的問題。

  ■ 解決校醫問題 有章可循但任重道遠

  孫東東教授認為,學校是同一年齡段人群過於集中的地方,有可能出現如傳染病擴散等情況,需要一套專門的管理體系。校醫力量不但不能削弱,還應該加強,解決校醫問題,有章可循但任重道遠。

  孫東東: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實行“派入制”。比如校醫院是不是把它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比如周圍的一些大醫院往那派一些醫生進入這個學校。經費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納入大醫院的體系,由大醫院來控制,它也有積極性,這個問題不是衛生部一個部門能解決的,因為它涉及到到人家單位里去開醫療機構,所以會涉及到衛生部、教育部、編辦、發改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要共同出面,才能把這個問題協調解決。

  一個學生的死也許是偶然現象,但是從這件事情上看到學校醫務室的問題卻帶有普遍性。軟硬件不齊全可以理解,但是缺乏責任心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希望小何同學的死能夠讓學校醫務室有所警醒,不要等出現更大範圍的疫情之後再去後悔就來已經不及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