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朱大鳴:養老金救市“羊入虎口”

http://www.CRNTT.com   2011-12-19 11:37:50  


 
鏈接:“二金”入市需慎重,安身養命錢輸不起

  2011年12月19日08:02 來源:央視網 作者:陳德成 

  12月15日,某部門官員在第九屆《財經》年會上建議,養老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二金”)可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他認為,全國有2萬億元的養老保險金餘額分散在各省,住房公積金扣除貸款後餘額還有2.1萬億元,如果這些資金組織起來,設立一個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委托一個機構,投資資本市場,對全體居民都大有好處。

  應當說,目前在中國讓“二金”入市有一些理由。由於中國股市從歷史最高點6124點下跌至目前已經長達50個月,下跌幅度則達64.55%,從時間周期和下跌空間來看,可能離周期性的底部不遠,象“二金”這種大資金如果在不遠的將來入市,也許能抄到一個階段性底部。另一方面,“二金”也有保值和增值的需求。因此,二者似乎一拍即合。

  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養老金和公積金的性質,以及中國股市多年展示的實質,都使得要讓“二金”入市變得不合適,至少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二金”入市的條件不成熟。

  在中國,養老金屬於養命錢,公積金則屬於安身錢,且由於中國老百姓目前收入還很低,“二金”不管做什麼投資,都萬萬輸不起。而目前雖然股市是中國少有的投資渠道之一,但是中國股市設立的初衷當時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的困境,後來也一直沒有擺脫其主要功能是“融資”的事實,所以中國股市重“圈錢”輕“分紅”,也就是說,中國股市一直以來“投機”職能遠遠高於“投資”職能,難以給“二金”這樣的大資金特別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提供穩固的投資和增值機會。同時,中國股市二十年來暴漲暴跌,一直浸泡其中的投資者,無論是散戶還是大資金,還是虧損的多、贏利的少,歷史經驗也表明“二金”不宜入市。

  從國際間的橫向對比來看,對於“二金”入市也需要慎重。美國等國家有繁榮的各類養老金計劃等,但是這些養老金並非是直接入市,而是委托共同基金等進行管理,而共同基金在投資方向選擇上,近年來股票資產所占的比例都是下降的。根據《華信惠悅全球養老金資產調研》顯示,2008年包括美國養老金在內的全球養老基金在資產配置上出現大幅調整;與2006年年底相比,2008年年底養老基金股票配置從57%下降到41%,債券配置從27%增長到40%,現金類配置基本保持不變,而另類資產配置有明顯增長。

  如果從中國股市環境來看,“二金”還不具有入市的條件。目前中國股市對於個股的炒作還是市場的一個主流表現,象“二金”這樣的大資金入市,可能會造成一些股票的異動,影響市場公正。同時,“二金”入市,難以避免信息上的洩露,那些先知先覺者會提前在“二金”選擇的個股上布局,並先於“二金”拋售,就是可能會出現“老鼠倉”現象。再者,二十年來中國股市還很少出現股價長期穩固增長的上市公司,倒是股價發生過山車式變化的公司不少,還有一些“地雷”頻繁爆炸,所以讓“二金”選擇若干可以長期持有的股票是不現實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