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尋找中國不同模式之間的共識和兼容

http://www.CRNTT.com   2011-12-22 10:40:58  


2009年,順德大部制改革完成後新部門的掛牌儀式。改革成效仍待檢驗。 圖/陳芷伊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訊/廣東等泛珠三角地區的高級領導人都在區域戰略發展框架下,設計了一個政治訴求本土化和當地化環節,用來整體協調戰略宏觀當中的政策和民生細節。以廣東為例,當地主政者開始在廣東佛山的順德區實施“大部制”改革,重點在精簡政府部門,同時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嘗試。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周雷的文章“尋找中國不同模式之間的共識和兼容”表示,我們不應該單單理解順德模式是中國官僚體系中的一個具有上升潛力的地方官僚的微觀革新,或許可以將由大部制、社會管理創新、中共政權的能動性反思構成的廣東改革,視為一種中國語境下的政治模式實驗。詳論如下:

  以大的區域發展框架來看中國,例如南中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區域發展框架,其實都有一個國際的政策背景和全球視角,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以來,中國一直試圖“回到世界”,現在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已經走入世界和全球化的語境當中,倒是政治和文化方面,中國發現自己和世界的融合,需要更清晰的戰略眼光和實施細節。

  於是,從中國發展語境中提煉出來的各種模式(包括廣東模式)開始向政治、文明、文化、意識形態等維度延伸。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人政治生活中,關鍵詞不斷演變:例如真理標準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向何處去、中國模式等。目前廣東的改革正進入一個關鍵路徑交叉口,許多改革很可能正在定義中國發展去向的另一個核心關鍵詞,也就是解決全球危機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解決其在發展過程中的活力、穩定性、合法性等問題。中國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的分水嶺已經出現了。

  中國的治下存在許多“區域化國際概念”,例如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概念,都表達了中國政府的一種區域發展觀,廣東的政治界這樣看待泛珠三角的未來定位:中國和未來亞洲最重要經濟圈、未來亞洲經濟聯盟的先行區和核心區、未來世界級經濟圈。其功能定位是:未來世界級製造業基地、未來世界級的生態經濟圈(生態農業圈、生態旅遊圈、生態環保圈)、未來世界級自由貿易圈和物流圈、未來中西文化融合圈和人類新文明創新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