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且看逼捐:以道德之名“耍流氓”

http://www.CRNTT.com   2012-01-05 11:54:41  


 
  逼捐最終會導向不自由

  逼捐最“流氓”之處在於限制自由,川震後企業受輿論壓力扣除員工薪水作為捐款便是對個人自由的侵犯

  “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於心靈。”這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國著名律師英格索爾的一句話。逼捐之所以應該被批判,核心就在於它限制了人的自由。事實上,具體到自身而言,幾乎每個人都明白:捐贈與否、捐贈多少和捐贈給誰都是個人的自由。但當坐標改變,捐贈者換成了別人的時候,不少人卻拿出了另一套衡量標準。在汶川地震之後,備受指責的王石捐不捐款、捐多少其實都是他的個人自由,外人無權干預。但當很多企業受於壓力,直接從員工薪水中扣除部分作為捐款額時,便是對於個人自由的侵犯了。

  逼捐被集體主義價值觀默許

  集體主義價值觀推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我犧牲的價值追求默許了“逼捐”的存在

  提到逼捐,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聯想到“網絡暴民”,但他們並不是問題的全部。捐款問題成為眾矢之的,媒體也難辭其咎。近年來,由於社會的誠信缺少,媒體有時更多地注意“正面”教育。於是,只要有人成了英雄模範或道德先進人物,其言行就要和常人拉開距離了,一下子變得不食人間煙火。本來產生於平民百姓中的英雄模範人物,也會因為要處處保住自己的“形象”,只好或主動或被動地“配合”有關方面和媒體。

  然而,無論是網民還是媒體所營造出來的“逼捐”環境,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政治意識形態上的需求。自“雷鋒時代”起,充滿愛心又無私奉獻的人就是宣傳工作重點塑造的社會精神領袖,以達到改善社會道德風氣的教化作用。在這其中,對於個人私有財產的保護歷來不受重視。中國現在倡導“以德治國”,又一直堅持著集體主義價值觀,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恰恰是集體主義所推崇的。但是,在集體主義價值觀里,人是沒有權利為自己生存的,服務他人才是其生存的唯一理由,自我犧牲也是其最高的道德責任、德性和價值。正是這樣的價值取向,才催生了“逼捐”的大環境。

  逼捐是對道德純潔性的病態追求

  國家以道德完人化身實行專政,精神、道義和道德是其合法性來源

  在中國,之所以要不停地強調道德楷模,強調無私奉獻,強調人格高尚,原因就在於這種精神道義和道德上的完美構成了統治的部分合法性來源。在無產階級專政革命期間,民眾在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官僚主義的道德歡呼聲中,逐漸讓出了個體自由和權利。在伊朗,女人穿衣服不能有傷風化,同性戀被抓住甚至可能被絞死,這種對道德純潔性的追求在某些宗教原教旨主義者中深得人心,從而構成了伊朗政教合一的政治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