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錢穆次子錢行追憶父親

http://www.CRNTT.com   2012-01-16 14:38:26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大師遠去的時代,子輩如何回憶父輩,逐漸成為公共文化空間一個熱點。名人之後的回憶作品,往往能掀起一陣閱讀熱。尤其是2010年季承的《我與父親季羨林》,季承用“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一個有國無家的浪人,一個孤寂、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之形象,覆於季羨林“大師”的光環之上,引得四座皆驚,論辭至今不歇。

  2012年,錢穆之子錢行的新書《思親補讀錄——走近父親錢穆》上市,與那些回憶父輩生平往事的作品不同,書中鮮有回憶錢穆生活細節的文章,更多的是以普通讀者的身份,去閱讀錢穆作品,然後記下點滴感受。

  錢行在七十歲時開始觸網,以“畢明邇”之名,發表很多關於錢穆的文章,並特意隱去錢穆之子的身份,時有“畢明邇論錢行”之文。有時在論壇與網友討論錢穆,須引用自己以“錢行”之名發表的文章,仍會注明“錢穆的兒子錢行曾寫到”。

  錢行曾寫文章批評季承,覺得一個兒子在寫他的父親時,應當有一種溫情與敬意,並委婉提出“子為父隱”、“為尊者諱”雖不是金科玉律,但也有參考價值。

  記憶荒蕪:人生久別不成憶

  錢行為錢穆(1895-1990)先生次子,生於1932年。而錢穆於1931年得北大聘書,至1937年,抗戰軍興,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此中前後六年,錢穆在生活上安適靜怡,妻子相伴,三個兒子錢拙、錢行、錢遜及長女錢易都是在這段時間先後出生;在學術上,則發力甚健,所任教的科目,幾乎都有專著傳世。包括經典之作《國史大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