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抓住主要矛盾應對複雜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8:56:29  


 
  文章指出,如果不能糾正中國經濟內部“冷熱不均”的狀態,不從制度上解決經濟發展動力機制的失調,那麼在外因和內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患“重感冒”的幾率就會大大提升。

  國內經濟的複雜性使得宏觀調控政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無疑是對宏觀調控水平的一大考驗。事實上,能夠從複雜的經濟形勢中抓住主要矛盾,以解決主要矛盾為龍頭,就能化繁為簡,化複雜為便捷,避免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換句話說,只要能抓住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就能統領全局,引導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持續發展。

  文章認為,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要著力培養以民間投資和民間消費為新動力的發展思路,實現經濟發展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為主的轉變。

  長期以來,政策調控強調的都是投資和消費引領經濟發展,但落實起來就變成了政府投資和消費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民間投資和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壓抑。而政府消費除了正常的行政管理支出外,還包括頗受爭議的“三公”支出。如,1978年,中國的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只有52.9億元,而到目前差不多達到1萬億元的規模,30多年增長了近200倍。因此,如何鼓勵民間投資和消費就成為當務之急,也是實現經濟自主增長的關鍵所在。

  而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除了大力減免沉重的稅負和出台各種優惠鼓勵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既包括破除市場壁壘、打破市場壟斷,還包括對私人財產的法律保護和創新精神的鼓勵。

  目前,財政對國有企業的依賴十分明顯。數據顯示,2002年-2007年,國企戶數雖然每年在減少,但銷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9萬億元,實現利潤平均每年增加2500億元,上繳稅金平均每年增加1800億元。國企上繳稅金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也從7.4%大幅上升到16.4%。這說明中國財政對國有經濟的依賴性不但沒有減弱,反而不斷加強。去年1-11月,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0415.6億元,同比增長13.7%,實現營業總收入334771.4億元,同比增長23.2%。這些數據都比GDP增速要快得多,這與民營企業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

  因此,在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急需再來一次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深度改革,約束國企的經營範圍和領域,給民營經濟騰出更多的活動餘地,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因為從一定程度上講,民營經濟的活力與否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的長久動力,也是解決當前諸多問題的症結所在,意義十分深遠。

  在鼓勵民間消費方面,核心包括兩點:一是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培養中等收入階層。限制中國居民消費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礙,就是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當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雖然從名義收入上來看,近十年來中國職工的收入增長每年都超過了GDP的增速,但在通貨膨脹和部分主要生活用品價格暴漲的情況下,真實收入與實際購買力大打折扣。此外,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斷擴大,少部分高收入階層奢侈性消費與大部分居民消費捉襟見肘形成鮮明對比。在中等收入者比重過低的情況下,中國的國民經濟也形成了“消費塌陷”的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