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台灣民主與中國的政治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2-01-27 09:15:33  


 
中國可能成為東亞模式的一部分

  從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看,中國很有可能成為東亞政治發展模式的一部分,即走一條先經濟、再社會、後政治;先發展、再分配、後民主的道路。中國在前面30多年裡,其重點在於經濟,在於發展。今天中國的改革目標,已經逐漸轉移到社會改革和社會制度的建設。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培養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或者階層。圍繞著這個目標,中國正在展開幾個方面的改革。例如深化經濟改革,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從而逃避“中等收入陷阱”。再如建設社會制度,包括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公共住房,在為中產階級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時,也為社會底層提供基本的社會保護機制。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中國目前改革的內容還是以民生問題為主體。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社會改革的目標,就是在繼續做大經濟大餅的同時,以更公平的方式來分配經濟大餅。社會制度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公平地分經濟大餅(例如以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做大經濟大餅。社會制度建設好了,消費社會才會成為可能,社會穩定才會有可能。而消費社會和社會穩定,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建設或民主化,中國可以向日本和“四小龍”,尤其是台灣學到很多經驗教訓。如果中國大陸的人們僅僅局限於東亞的民主化進程,而忽視了全面民主化之前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那麼就會不得要領。實際上,就民主化的具體路徑和制度表述來說,日本和“四小龍”是有很多教訓的,它們中的一些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的民主模式,而另一些則比較西方化。“去西方化”和“西方化”的民主模式,對一個社會的影響是不同的。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問題已經不再是要不要民主,而是需要什麼樣的民主,如何實現民主。不過,大多數人會同意,中國需要追求和平的優質民主,而非暴力的劣質民主。如何避免劣質民主、追求優質民主呢?這是今天人們討論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民主發展模式的意義之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