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經濟“棄虛取實”為復甦而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09:10:27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訊/2012年,如果期望世界經濟真實復甦,那麼貨幣金融乃至政治政策,究竟是選擇“務虛”,還是選擇“務實”, 將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情。

  所謂“務虛”,就是仍停留在財富分配領域切割蛋糕,優先救助金融業恢復,以貨幣金融杠桿作為出發點,賦予銀行過多不勞而獲的危機收益,著眼“虛擬經濟”營造繁榮,根本不觸及深層次的利益,不願傷筋動骨刮骨療毒,任由危機長期影響經濟發展。所謂“務實”,就是革新世界創富和分配機制,優先資助創新型企業發展,以激發公民創富原動力,開闢新財富充分湧流的現實渠道,由此奠定“實體經濟”興盛發達的長久根基。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管理學院博士溫建寧文章表示,從經濟向好寄託的全球渴望來看,2012年世界經濟承載著真實復甦的重任,若能通過“振興”實業找到創造新財富的突破口,就能增進福祉,惠及民眾,提振擺脫危機的公民信心。

  這樣估計的理由有二:其一,無限舉債模式不能消滅金融危機,祗是改變了危機的存在形式。“注資”式的靠發新債還舊債不能根治經濟危機,祗能推遲危機的終結時間。自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為擺脫危機付出了巨大代價,但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危險至今難以消除,付出和收穫嚴重不成比例,正好說明危機應對之策失之偏頗。作為危機源頭的歐美各主要經濟體,沒有以世界為己任的整體最優思維,而是出於自身一己私利的考量更多選擇了有利於危機順利輸出和轉嫁的局部最優策略,致使原本祗涉及私人住房債務的次級債務貸款危機,轉化為涉及國家信用的美國政府債務危機,嚴重損害了世界經濟。

  其二,靠海量貨幣發行不能去除金融危機,祗是掩蓋了危機的表現方式。沒有觸及核心利益的改變,就不能度過經濟危機,祗能延緩經濟復甦的進程。看看這兩年多來,世界各國深受危機之害,民眾倍感危機之苦,企業痛感危機之纍。2011年後半年,QE3在全球一片強烈的反對聲浪中未能推出,無疑是一場“庶民的勝利”。

  痛定思痛,經濟自然很有必要回歸客觀和尊重規律,實實在在立足於發展創造真實財富的產業,讓經濟儘可能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追求經濟活動真實有效的客觀性復甦,而再不能以拯救的名義,往虛擬衍生金融產品上繼續投錢,那祗是追求財務報表的數字美化而已,不會有真實財富的創造和增長。如果2012年的世界經濟真能出現這樣的變化,當能抑制和減弱貨幣泛濫成災的發行機制,為世界經濟走出債務危機奠定可持續性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