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結構變化孕育經濟轉型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1-31 09:40:25  


 
  推動經濟轉型

  文章認為,儘管潛在經濟增速下降會使得中國過去的高增長方式難以延續,但經濟增長也面臨質量改善的時機。

  由於新增勞動人口下降,中國勞動力價格將面臨較快上漲。儘管2011年經濟出現下滑,但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居民收入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名義和實際增速都持續上昇,從2011年一季度的12.3%、7.1%分別上昇至年末的14.1%、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7.9%,增速比2010年提高3.1個百分點;農民工的工資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長21.2%,增速比2010年提高1.9個百分點,而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

  勞動者收入的快速上漲不利於企業,會在短期壓縮企業的利潤,但對於中國促進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改善具有重大意義。從宏觀收入分配結構來看,考慮到2011年勞動者收入快於2010年,GDP增速低於2010年,2011年勞動報酬佔GDP比例很可能也高於2010年的45%,比2007年的最低點40%更將有明顯提高。從社會階層的收入分配比例來看,由於農村居民收入相對於城鎮增長更快,中國城鄉之間收入分配關係將得以進一步改善。

  收入分配關係的改善,對於中國經濟結構改善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它意味著中國居民消費能力提高,消費對於GDP增長的貢獻會更加突出。2011年中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1.6%,比2010年大幅提高14.8個百分點,達到2001年以來的新高。

  新增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也將迫使我們更多依賴勞動市場效率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來推動經濟增長,這對於改善經濟供給的結構,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具有積極意義。

  應加強有利於擴大勞動力供給的制度建設。當前中國城市化雖然轉移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但農民工未被市民化卻阻礙了勞動力供給。由於大量農民工不能在養老、醫療、保險等公共服務方面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他們的勞動供給能力和意願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中國農村還有至少1億多剩餘勞動力有待轉移,祗有農民工在城市裡工作能得到更好的權益保證,才能吸引他們轉移到城市就業,成為穩定的勞動力供給來源。

  此外,大力發展培訓、教育是提高勞動力素質的重要方面之一。比如在廣大地區普及高中教育,完善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等。

  2012年這方面的改革措施都將加快。201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指出,要重視農民工在城鎮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在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目前,部分農民工較多的地區正出台相關措施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2012年中國教育支出增速將進一步加快,以實現今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望推動中國人口紅利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而支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