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美國重返亞洲:兩岸的挑戰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2-27 00:10:39  


 
  (二)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

  美國對外戰略的變化與其總體實力變化密切相關,它往往在動機與能力上達成一種妥協。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巧實力”理念為美國重返亞太提供了一種務實的戰略選擇。“巧實力”一詞最早是由蘇珊尼.諾瑟於2004年在《巧實力》一文中提出的。“巧實力”強調綜合運用“軟實力”與“硬實力”,巧妙地利用一切國際資源和力量來實現美國的戰略目標,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注5)。約瑟夫.奈也認為,要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等“硬實力”與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等“軟實力”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巧實力”(注6)。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詮釋美國的“巧實力”外交時認為,要靈巧地運用美國所能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如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手段,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注7)。受金融危機和全球戰線過長的影響,美國重返亞洲在策略上必須有所取捨。美國的做法是基於地區制衡的前提下,交替使用離岸平衡戰略與選擇性介入戰略,以保持戰略的靈活性和綜合性。東亞作為美國重返亞洲的重點,美國將在適度超脫的情況下繼續介入,試圖通過低成本運作的方式,借助於地區危機和爭端,使東亞處於一種“次冷戰”狀態,從而坐收漁翁之利,保持美國的特殊影響力和制衡能力。(注8)這一切都體現了美國“巧實力”的理念。

  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戰略一直試圖超越,但最終還是延續了“接觸加遏制”的基調。對於遏制中國戰略,美國將採取借力打力、製造矛盾的方式,避免介入成本和風險的增加。美國將會在適度緊張與適度緩和之間搖擺,以把握介入的“火候”。一方面,美國會煽動其盟國或准盟國與中國保持適度緊張的關係,比如利用鄰國與中國存在的領土和領海紛爭、或利用台灣問題製造有利於美國的地區力量制約和平衡,同時防止或干擾東亞國家或地區與中國關係過於緊密。另一方面,當這些國家或地區與中國的危機有可能越過美國承受的紅線而面臨戰爭風險時,美國將會實施緩和式介入,以減少出現衝突危機或局部戰爭的風險。(注8)美國重返亞洲是一個綜合戰略,在遏制中國的策略上,美國出的是“組合拳”,在“出拳”的時間、次序、方式、量度上會有一個綜合考慮。從目前亞太局勢上看,從東北亞到日本海,穿越台灣海峽到南中國海,再到中國的西南、西北邊境,圍繞著中國麻煩不斷、“寒氣襲人”,唯獨台灣海峽回歸了一股“暖流”。但這不意味著美國不會在台灣問題上使“詐”,台灣問題作為中國最敏感的核心利益,美國在出“台灣牌”時往往會謹慎地把握時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