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傅佩榮:這個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14:38:47  


 
  這等於是孔子對於隱者批評所作的回應。儒家的原則是,沒有國哪有家?你要使這一生保持自家的清白,結果反而廢棄了更大的倫常關係,這是不對的;讀書人出來做官,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民眾,為了做道義上該做的事,這是讀書人應該有的一種志向,即使知道理想不能實踐,但還是要做。還有,你自己受過教育,有很高的理想,但看到天下大亂,就設法明哲保身,這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不過在這種選擇下,你怎麼樣教育下一代呢?你要你的小孩繼續當隱者嗎?如果整個國家都當隱者了,少數幾個人還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嗎?我想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讀書人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精神,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用個人的努力來改善這個世界,如此才能響應到梁漱溟先生所說的《這個世界會好嗎?》。

盡力是讀書人的社會責任

  一個人光有本事,有服務社會的願望還不夠,還需要什麼?機會。需要有人賞識你,信任你,給你機會,讓你放手去幹。

  說到社會責任,知識一定帶來使命,讀書人要有一種責任感,引領大家走上正途,這就是儒家的入世情懷。儒家從孔子開始,就準備有了才華學問之後,可以造福社會,負起社會責任。電影裡面蜘蛛俠也在說:“力量越大,責任越大”嘛!

  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假設這裡有一塊美玉,那麼把它放在櫃子裡藏起來呢?還是找一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它呢? ”孔子說:“趕緊賣掉吧,賣掉吧,我也在這裡等待好商人呢。 ”孔子心中的“好商人”代表有眼光的人,希望有人任用他,可以讓他得君行道,濟助天下百姓。成語“待賈而沽”就出自這裡。但是一個人光有本事,有服務社會的願望還不夠,還需要什麼?機會。需要有人賞識你,信任你,給你機會,讓你放手去幹。可惜這樣的機會不多,連孔子都沒有得到。所以提到社會責任,很多人自以為有責任,但社會不見得需要。

  《孟子》裡有一段話也體現出孔子這種社會責任感。周霄問孟子:“古代的君子做官嗎? ”孟子說:“做官啊!孔子三個月沒有被君主任用,就著急了。他離開一個國家,一定帶著謁見另一個國家君主的見面禮。 ”古時候見諸侯要帶見面禮,見面禮通常是“雉”,即很漂亮的野雞。你帶一只雉去,表示你的心意,別人才會考慮給你機會。孔子離開一個國家時,會帶著去見下一個國家國君的見面禮,說明什麼?說明他真的很想做官。但他做官不是為自己,而是不忍天下蒼生陷於痛苦,希望有機會替老百姓服務。而古代的君子如果好幾個月都沒被君主任用,別人就要去慰問他了,為什麼?因為讀書人沒有官做就好像農夫沒有田耕一樣。但儒家提到的這種讀書人的社會責任也不是隨便遷就的,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有人用我就做事,沒有人用我就隱居起來,做什麼?繼續修煉。古時候老百姓受教育的機會不多,生活條件比較簡陋,因此讀書明理的人從政大有可為。但是有時候主觀的信念和客觀的實踐會有差距,這時候就要看各種條件能不能配合。孔子也認為自己是一塊美玉,有一定的水平,是可以讓人放心的人,可是他不一定有機會。但他作為一個讀書人,總認為我只要盡我的力量去做,能不能達成目標是另一回事,至少我盡力了,這就是讀書人的社會責任。而這一個嘗試過、努力過的心願,如果一代代傳承下去,則可以維持整個社會的進步,世界的改善也就會有了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