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季度回暖或是虛景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08:35:29  


  中評社北京3月5日訊/PMI連續3個月回升,顯示中國經濟並沒有向“硬著陸”方向發展。今年一季度經濟究竟透露出怎樣的信號?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就此專訪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形勢並不如想象的那麼樂觀。文章如下:

  前兩月回暖緣於開年效應

  問:今年前兩個月PMI數值似乎顯示一季度形勢有些超預期樂觀,對此您怎麼看?

  袁鋼明:2月整體PMI指數回升幅度不小,尤其是生產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上升了4個百分點。不過,我認為很多分項指數的大幅回升或許只是一個虛假的現象,真正的經濟轉折並沒有來臨。我們可以說2月PMI回暖是因為企業感到社會資金量有所增加,需求轉好,也可以說是開年效應所致,很多企業都想搶先發展,占據先機。從以往情況看,開年效應往往發生在3月,今年很有可能提前了一個月,在2月就徹底顯現出來了。

  問:您說今年經濟還會處於下滑態勢,甚至很危險,理由是什麼?

  袁鋼明: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今年出口風險很大,增速肯定會跌至10%以下,GDP增長則可能降至8%左右。去年我國GDP增速比前年就下降了1個百分點,如果今年再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代價可能會是企業大面積倒閉,這會影響就業問題。此外金融系統也孕育著巨大的風險。

  問:貨幣政策會如何調整呢?

  袁鋼明:貨幣政策調整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去年11月,PMI跌破50,央行曾下調了存准率。但最近幾個月經濟也並不很好,但央行直到2月中旬才下調存准率,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央行其實是不願意下調的。

  央行有兩個重要職責:一是保持貨幣總量與GDP總量之比維持穩定;第二是控制通脹,其中第一項是個硬任務。我認為,央行在漸進性控制貨幣總量的同時,還是要維持市場上具備一定的流動性和適度的新增貨幣量,因為如果新增貨幣量減少,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可能會得不到滿足。但從目前的態勢看,央行似乎不太願意向市場投錢。去年M2目標是16%,但最終只完成了13.6%,而今年的M2僅為14%,非常低,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今年經濟也會比較危險。

  我認為央行對存准率的調整會比較緩慢,比如一個季度下調一次,而不會像去年上調那樣頻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