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眾福祉才是改革終極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2-03-07 08:29:32  


 
  文章指出,當前理順各類經濟關係,須切切實實從與居民生活相關度最高的收入、住房、教育和醫療以及社會養老的保障著手。改善居民收入,可以通過稅制改革,一面減少商品流通體系中的間接稅比例,一面設法按家庭實際負擔區別徵收收入所得稅,同時理順農產品的價格形成體系,維護落實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流轉權利和集體所擁有的土地權利,加快縮小農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穩定了農民,也就穩定了國民中的大多數,農民收入增加,可以有效地為中國經濟轉型刺激內需提供購買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這也構成了中國下一階段制度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住房政策方面,眼下尤其要頂住來自各利益集團的壓力,將保障房的建設轉化為制度化、系統化的工程,將擠出房地產泡沫的調控進行到底。這可以有效抑制中國城市居民財富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有助於提高普通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釋放居民的購買力。

  教育和醫療是中國未來社會保障網潛在投入最大的領域之一。一個更為完善的社會保障網,能有效降低過高的居民儲蓄率,增進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同時,更好的教育和醫療保障,可以有效提高中國勞動力的熟練程度和全民健康水平,這也從人口紅利的角度增進了中國人力資本的積累程度和技術水平,為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的發展做好了生產要素上的質量儲備。另外,作為民生改善領域的重頭,這兩個領域的國家投入的增加和相對於現狀的改善會產生顯著的正面外在性,極大增進民眾的幸福感,提升社會的和諧度。而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健運行,則會給整個社會形成一種穩定的長期預期,對社會的穩定會有非常正面的作用。普通居民形成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預期後,也會降低私人儲蓄中預留的養老部分,並增加個人的消費支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