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光遠:保衛民衆財富是宏觀調控底綫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08:30:55  


馬光遠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南方網日前登載經濟學者馬光遠的文章“保衛民衆財富是宏觀調控底綫”,文章指出,對於中國致力於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而言,沒有一個合理的稅收基礎,沒有一個不讓民衆財富縮水的貨幣政策,再加上收入分配的嚴重失衡,民衆的消費能力只能日益萎縮,所謂的擴大內需戰略最終只能淪為一句空話;保衛民衆的財富,而不是讓民衆的財富縮水,應該成為政府宏觀政策的倫理底綫。

  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圍繞經濟轉型和收入分配改革等問題展開熱議,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而溫總理在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改革的強烈呼籲,以及對反改革思潮的憂慮和強烈抨擊,更是讓各界倍感振奮。料想在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以收入分配改革為突破點,圍繞夯實民衆財富和改革成果讓全體人民共享,宏觀政策會做出實質性的回應。

  改革也好,經濟發展也好,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民衆的財富,國家的宏觀政策應該圍繞增加民衆財富的目標設計和制定。比如,在貨幣政策方面,代表和委員關心最多的是中國銀行業的“暴利”問題和負利率問題。中國銀行業2011年的淨利潤超過萬億大關,增幅高達30%以上,占到全球銀行總利潤的20%,而利潤的來源90%左右是依靠政策保護的“存貸差”,真正體現銀行業自身競爭力的第三方業務收入,對利潤的貢獻大多不及10%。在銀行業利潤屢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因為過重的融資成本而生存困難。銀行利潤的暴漲還建立在已經超過20個月的負利率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全年,我國CPI比上年上漲5.4%;而最新調整的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5%,百姓實際存款利息收益為-1.9%。也就是說,存一年定期,1萬元會“縮水”190元,過去三年,13億人因為負利率而導致財富縮水6000多億,每個人付出了500元的成本。很顯然,在銀行主要依靠存貸差、每次通脹都通過負利率讓民衆承擔通脹成本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但沒有起到保衛民衆財富的作用,而是和很多歷史上的其他政策一樣,悄悄轉嫁了通脹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