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學家》:廉價中國或將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12-03-31 08:34:25  


 
  首先,沿海地區靠近中國繁榮的國內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沒有其他任何國家擁有如此眾多渴望購買產品的新富消費者。

  其次,中國的工資水平正在迅速增長,但中國的生產率也同樣在迅速上升。準確的數字或許存在在爭議,但是這種趨勢確實是確鑿無疑的。中國工人獲得較高的報酬,是因為他們生產了更多的東西。

  第三,中國是個大國。據咨詢企業阿利克斯合夥公司的伊沃.瑙曼稱,中國的勞動力隊伍十分巨大和有彈性,足以容納製造聖誕節彩燈或禮物的季節性產業。

  第四,中國的供應鏈十分成熟和順暢。長江商學院教授鄭渝生認為,衡量製造業競爭力的正確方式不應只是比較勞動力成本,而應該是比較整個供應鏈。儘管勞動力成本在中國製造業產品的成本中占到四分之一,但其他眾多元素的不可靠性和不可獲得性,可能會使得在在其他地區生產同樣的產品,顯得不那麼划算。

  製造業咨詢企業太平洋資源國際公司的德懷特.努德斯特倫認為,中國電子製造業企業的供應鏈十分完善,以至於其前進步伐在今後10年到20年內鬥無人能擋。中國的低技術產業也具備同樣的優勢。在中國沿海地區擁有數十家簽約工廠的鞋類出口企業Topline公司的保羅.斯托克說,沒有人能夠輕易去帶中國。

  人們普遍預言中國內地的工廠將取代沿海的工廠。有關外國直接投資的官方數字支持了這種觀點:一些內陸省份——例如重慶——現在吸收的外國資金與上海一樣多。今年從內陸地區返回沿海地區工廠的民工人數有所減少,原因是在靠近他們家鄉的地方有大量的就業機會。

  但是,製造商並不會僅僅為了尋求廉價勞動力而轉向內地。原因之一是那裡的生產成本並不是便宜很多。Topline公司曾考慮把業務轉向內陸地區,但是發現在內地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出口企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仍然破落不堪,配套設施也不完備,而Topline公司的整個供應鏈仍然在沿海地區。於是該公司決定按兵不動。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地區將會修建更好的道路、港口及供應鏈。最終它們將挑戰中國沿海地區對基本製造業的主宰。

  因此,如果中國要想繁榮,中國的製造商就必須提升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它們需要的不是為人作嫁地組裝別人設計的高檔產品,而是從事更多的自主設計工作。它們需要借鑒德國的經驗,製造出利潤率更高的產品,並提供這些產品的配套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