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人怎麼養老

http://www.CRNTT.com   2012-04-15 09:14:34  


 
日本實現“按需養老護理”

  日本的養老護理制度呈現出一種“按需養老護理”,將需護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排便等各個級別,並按照這些不同的級別,提供不同服務。

  當前,根據日本“國民年金”絕對金額不足的現實,未來的老人要長期工作。

  2007年,在被稱為“團塊世代”的戰後第一個出生高峰出生的人集體退休之後,狀況越發嚴峻,把退休年限提高到70-75歲,已不是笑談。

  工作一生的老人,一旦停止工作,便會成為家庭的“負擔”,而以家族制度為核心的社會倫理體系的解體,如果沒有新的替代性制度支撐的話,家庭的負擔會轉化為社會的負擔,社會將不堪其累。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在長期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數年前導入了面向全體國民的“國民介護(看護)保險”制度,與40年前全面實施的旨在使國民享受醫療保障的“國民健康保險”一樣,覆蓋全體納稅人。

  這在整個西方國家來說,都不失為一項大膽創舉,被稱為“家族革命”。

  這意味著對老人的看護,不複依賴家庭,而通過無血緣關係的專業人士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來實現其保障。

  同時,由於日本年輕人的觀念上較為西化,結婚後搬出去生活並自己帶孩子,老人寂寞、孤獨現象十分普便。

  日本的養老護理制度已較為完善,呈現出一種“按需養老護理”,將需護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脫穿褲子、不能排便、不能用餐、不能吞咽食物、不能記憶等各個級別,並按照這些不同的級別提供登門訪問型、赴養老機構一日型、短期入住型、入住特別養老機構型、入住老人福利院等不同服務。

  很多人去日本,經常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僅街上的出租車司機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而且酒店、商場的許多服務人員也是白發蒼蒼的老者。

  在日本,有一個“30分鐘養老護理社區”計劃,即在距離大概30分鐘車程為半徑的社區內,建設配備小型養老護理服務設施的新型服務社區,推行小規模多功能型自家養老護理和登門訪問看護。為了幫助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日本還成立了社會團體“老年人外出介助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