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立平:中國改革的四種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4-18 09:12:05  


 
  第三種思路:定型現有體制

  這種思路沒有明確的表述,但卻是很多人內心裡的一種默契。這首先是源於對現狀的滿意感。在講到為什麼近些年改革的動力越來越弱,許多人都提到是因為日子好過,所以不思進取。首先是經濟在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政府的財政收入迅速增長,政府的日子好過;其次,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型企業的日子好過,銀行從破產的邊緣變成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國企從過去的虧損大戶變成盈利大戶。而在這背後,實質上是在過去30多年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在改革過程中形成的貌似過渡形態的混合型體制,最有利於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這種狀況使得我們需要對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過程重新反思。過去我們總是假定說改革或社會轉型有一個起點、有一個終點,起點就是過去的計劃經濟,終點就是市場經濟,擴展一點說就是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等等。改革和轉型的過程就是從起點走向終點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忽略了一種可能性,當我們從一個起點在往終點走的時候,中間每一個點上都有可能停下來,在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會逐步形成一種既得利益格局,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漸進式的改革,就更容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結果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說的“轉型陷阱”的形成。

  轉型陷阱對中國社會的羈絆,來自結構與體制的雙重固化。其實,現在我們的社會中,一些問題的解決之所以很困難,不僅僅是在於既得利益集團對弊端的維護,也不僅僅在於這些問題和弊端本身有多麼複雜,這種困難更在於“糾錯困境”:對於這些問題,不解決會日積月累以至積重難返;努力解決的話,又會引起連鎖反應,甚至會挑戰體制的承受能力。正是這一點,給了既得利益集團以維護現有體制不變的理由。如果不能通過實質性的改革突破“糾錯困境”,將會出現的邏輯,我將其稱之為“飾錯依賴”。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一個錯要用十個錯去掩飾或彌補,十個錯要用一百個錯來彌補,這樣,路將會越走越窄。因此,要走出“轉型陷阱”,解決中國社會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必須要用實質性的體制變革走出這種“飾錯依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