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論文博士”是大學之恥

http://www.CRNTT.com   2012-05-07 12:11:09  


  中評社北京5月7日訊/日前,清華大學博士生王進文微博爆料稱,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徐景顔與自己同為法學院在讀博士生,但從未見過此人上課。消息一經傳出即引發質疑。輿論指出,問題不在“論文博士”本身,問題的關鍵在於在中國,“論文博士”的“甘霖”幾乎只灑在官員和大款身上,以致出現“論文博士”班的成員非富即貴的現象。而這些“論文博士”不僅不用上課,而且連入學考試都被免掉了,至於論文,部下代筆的,花錢購買的,不一而足,其背後實有“權學交易”“錢學交易”的灰幕。

“論文博士”是大學之恥

  2012年05月04日08:42來源:燕趙都市網 作者:何人可 

  5月3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在任廳長正在清華大學讀在職博士卻從未上過課的消息傳了出來。消息一出,輿情可觀。

  對此,清華大學有關方面負責人證實,該廳長確實是法學院在讀博士生,但是,該廳長並非“普通博士”,而是“特殊博士”。所謂“特殊博士”,有一個專有稱呼,叫“論文博士”。

  好一個“論文博士”,這可真讓公眾長了見識。在當下世代,還有什麼比“論文博士”更能標示大學的教育水準和道德認知水準?還有什麼比“論文博士”更能表現一些官員濫用社會資源的貪婪形象?還有什麼比“論文博士”更能說明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優秀高中生棄清華、拒北大而南奔香港、外赴歐美的真正原因?

  “厚德載物”,這不是清華大學校訓裡的一句話麼?從清華大學對“廳長博士”的回應中,人們看到,有關解釋連厚道都談不上,更談不上“厚德”。相反,可稱得上“厚”之又“厚”的,應該是其他東西。例如,“論文博士”,“不是只有法學院才有,學校招收這種類型的博士也有二三十年了,其他學校也有。這是一個正常的招生類型”。再如,關於“廳長博士”,實際不只一人,僅“廳長博士”所在的“班”就多達“十來人”。

  如此,按照上述邏輯,“論文博士”的正當性,是因為A:“不是只有法學院才有”;B:“學校招收這種類型的博士也有二三十年了”;C:“其他學校也有”。而“廳長博士”的正當性原因則相對簡單,那就是因為其所在“班”有“十來人”。然而,這是什麼邏輯呢?難道一件事情,幹的人多,幹的時間長,就自然具備正當性了?

  不過,正是這個荒誕的邏輯,卻道出了高等教育領域一些亂象的嚴重程度。“論文博士”的誕生已經有二三十年,而且不只清華大學獨有……如此長的時間內,如此普遍的現象,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究竟為何,人們不得而知。如果“這是一個正常的招生類型”的話,那麼,為什麼連在校的“非論文博士”都不清楚這個“正常的招生類型”為何物?而更讓無數擁擠在考研窄路上的莘莘學子徒喚奈何的是,“論文博士”不僅不用上課,而且連入學考試都被免掉了。

  問題當然還不僅在“論文博士”本身。其實,國外一些大學同樣有所謂“論文博士”。當然,國外“有”,也並不能證明國內“有”的正當性。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外“論文博士”候選人的產生,是以統一標準公開面向全社會的,因而具有發掘社會人才的作用。而在中國,“論文博士”的“甘霖”幾乎只灑在官員和大款身上,所以才會出現“論文博士”班的成員非富即貴的現象。在現在社會環境下,對“論文博士”,應一刀切地予以剔除。這,於國家,於社會,會有什麼損失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