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速增長階段需重視供給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5-11 07:19:23  


本輪回調過程中中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新問題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訊/從GDP季度累計同比看,本輪經濟回調從2010年2季度開始,已經持續了8個季度(今年1季度回調態勢基本確立),這是中國自1992年開始發布該指標以來,回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在本輪回調過程中,中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新問題。

  經濟運行出現新問題

  中國投資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文章分析,需求下行與供給不足並存。2010年以來,在總需求下行、經濟增長回調的同時,電力短缺問題嚴重,很多地方拉閘限電,部分工廠出現了“停三開四”現象;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和產品鐵路運力緊張的問題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東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或一定範圍內出現用工荒。在需求下行過程中,既存在普遍的供大於求和產能過剩,也存在某些供給不足和短缺現象。

  流動性充裕與資金成本高企並存。2007年底中國M2存量40.3萬億,今年2月達到86.7萬億,4年間翻了一番多,M2占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去年4季度以來,貨幣政策有所放鬆,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走低,市場資金比較充裕。但調查顯示,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很高,很多企業的實際資金利率高達15%以上。企業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大幅上升,銀行業則憑借高利差和各種收費獲取非正常的高利潤。如此高成本的資金,超出了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只能流向資金鏈緊張的領域,或用於投機炒作,這無疑放大杠杆效應,積累著金融風險。

  增長放緩與資源要素價格上升並存。通常情況下,在經濟增長放緩時,由於需求不足,資源要素價格會下降。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中長期增長乏力,但油價、煤價、食品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甚至逆市而上。全球流動性過多、美元貶值是其原因之一,但也有來自供給方面的衝擊,特別是中東、北非持續動蕩,逆市推高油價。在國內,因體制不順,資源在價格上升的同時供給不足;實際工資與“80、90後”新生代勞動力的期望差距較大,勞動力結構性供給不足和就業壓力並存,勞動力價格持續攀升。

  增速回調與企業效益下降並存。有一種觀點認為,增速回落,結構和效益將會相應改善,並由此得出“速度慢一點,質量好一點”的判斷。但近期和以往較長時期的經驗表明,在現有增長模式下,中國企業具有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特征,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速度與規模。在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未能根本轉變之前,增速一旦短期內明顯回落,企業效益也會相應下滑,並將波及到財政收入和金融資產質量。

  產業轉移加快和部分地區低效擴張並存。近年來,部分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呈加快態勢,對產業升級、促進中西部發展和增加投資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過度介入,層層下達投資和招商指標,低水平過度擴張問題比較突出。隨著中國眾多工業產品需求峰值逐步臨近,對東部增長模式的簡單複制,潛藏著較大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