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道輝:警惕“文革”元素複活

http://www.CRNTT.com   2012-06-13 10:57:16  


郭道輝教授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我認為溫總理警告文革還有可能“重新發生”,絕非危言聳聽。當然,歷史條件不同,當前全面複辟文革的可能性不大;但文革的某些元素則事實上已在複活。這種事例幾乎俯拾即是,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而已。”環球時報-環球網今天登載郭道輝的文章“警惕文革元素的複活”: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說:“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黨雖然作出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是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他兩次提到“決議”,強調:“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我認為溫總理警告文革還有可能“重新發生”,絕非危言聳聽。當然,歷史條件不同,當前全面複辟文革的可能性不大;但文革的某些元素則事實上已在複活。這種事例幾乎俯拾即是,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而已。

  文革幽靈還在游蕩

  文革發生的基本特征,最顯著的是中國特色的文革思維與制度:一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實質上是以階級鬥爭包裝起來的“以人為敵”(而不是真正“以人為本”);二是迷信領袖的絕對權威,實質上是維護當政者個人的絕對專制;三是無法無天,踢開憲法,以黨治國;四是以群治包裝人治,運動治國。這可以說是文革的四要素。四者在文革後雖有所收斂,但其基本思維和制度並未清除,只是表現程度與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不能無視我們至今還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在毛澤東及其文革的陰影之中,必須承認並切實清除文革遺產的現實有害影響。

  1.關於“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遺毒

  毛澤東有句名言:“與人鬥,其樂無窮”。他的“以階級鬥爭為綱”,並非真的客觀存在階級鬥爭,或者真的在搞階級對階級的鬥爭,而只是以階級鬥爭為包裝,排除異己。

  建國以來,他不斷在人民內部以及共產黨內找敵人,製造敵人。他發動的歷次政治運動,大多是先拿知識分子開刀,把他們歸入“資產階級”敵對勢力;他搞“大躍進”,餓死幾千萬農民;直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和打倒大批“走資派”老幹部,最後連他欽定的接班人、“最最親密的戰友”也不放過。

  毛澤東的這種思維,文革後雖有所抑止,但並未根治。如上世紀80~90年代,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維遺產指引下,就進行過諸如“反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以及“反和平演變”等等“對敵鬥爭”的運動。

  如果說,文革時期對敵鬥爭的口號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打倒黑幫——走資派”;前些時在重慶則是“黑打”。這些都是非法律的模糊語言,可以任意作擴大的解釋。據媒體透露,重慶市幾年來的打黑,不循法律程序,濫用拘捕、刑訊等非法手段,竟“破獲”了600多個“黑社會組織”,抓捕成千上萬人,製造了成百上千的冤假錯案。他們蓄意將一些民營企業富商也當作“黑社會”頭目掃除,並非法沒收其資產,類似上世紀50年代對資本家的“五反”和“社會主義改造”。

  近年黨中央領導人雖然提出“以人為本”的正確指導理念,但一些部門和地方有些黨政領導人常掛在嘴上的口頭語仍是“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搞“分化、西化”、“和平演變陰謀”,“亡我之心不死”。這種過敏或過度反應,實際上是階級鬥爭為綱的思維遺留。即使果有其事,也不能作為拒絕政治改革、打壓公民和社會組織維權活動的借口。有些掌權者一遇群體性事件,往往不反思自身的過錯,不尊重公民有批評建議檢舉控訴國家機關及其官員的憲法權利,就誣指民眾是受境內外“敵對勢力”挑動,以“維穩”的名義,動用警力予以打壓。至於某些對國是有不同意見的所謂“異見”人士,也常被當作敵對分子予以嚴刑懲處。這些實際上還是階級鬥爭的文革思維的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