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革“偽照片”:周作人、林語堂等被蒸發

http://www.CRNTT.com   2012-06-30 10:09:06  


魯迅與許廣平、周作人、林語堂等人合影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訊/“文革”即將結束的1976年8月,由北京魯迅博物館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册《魯迅》曾是當時出版界的一樁盛事。由於這部畫册收集了幾乎所有存世的魯迅照片,因而備受矚目。不過照片中曾與魯迅合過影的某些人,比如周作人、林語堂、孫春苔等,卻沒有出現在這本畫册中,畫册的“後記”中有如下的文字“個別照片有所剪裁”,算是對此有所交代……

  《歷史學家茶座》登載文章《“‘文革’中的‘偽照片’舉隅”》:

  偽照片都是基於政治需要而炮製的,它需要在一定歷史場景中去考察、理解、詮釋(又如出於反對“修正主義”的需要,原來在歡迎行列中曾經出現過的赫魯曉夫,也不見了)。接下來的一些經過修改過的照片,也是在上述的政治背景下被“創造”出來的,或者也是其中的幾個例子罷了,不過,筆者對它們的興趣更多了一點,因為它們都與我們認知和理解中國現代思潮、抑或現代文學史是大有關聯的。

  影像的故事,不限於政治人物,也涉及許多文化人,甚至是外國人。“文革”即將結束時,1976年8月,由北京魯迅博物館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册《魯迅》曾是當時出版界的一樁盛事。由於這部畫册收集了幾乎所有存世的魯迅照片——114幀,因而備受人們的矚目。不過,受到當時具體的歷史場景的局限,曾與魯迅合過影的某些人,比如周作人、林語堂、孫春苔等,就似乎不宜出現在這本畫册中,於是,我們還可以看到在這本畫册的“後記”中,就有如下的文字:“個別照片有所剪裁”。當然,這主要發生在與魯迅合影的照片中。

  1. 周作人。周作人圖像被摒棄和隱匿的原因無須多說,這本畫册的第29幀“在北京世界語會”(1922年5月23日)就是一張被分割的照片,其目的在於把周作人去掉;第30幀“與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等合影”也是一張被分割的照片(原照圖26,即魯迅日記1923年4月15日:“午丸山招飲,與愛羅及二弟同往中央飯店,同席又有藤冢、竹田、耀辰、鳳舉共八人。”)但這本畫册中的8人合照卻只有6人,沒有了“二弟”和連帶的藤冢,也是意在去除周作人。此後,人們就難得一見周氏兄弟的合影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