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揚:調整經濟結構時要做實製造業

http://www.CRNTT.com   2012-06-25 08:29:00  


提高效率做實制造業,這依然是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訊/通過觀察歐債危機的進程,中國應該開始牢固地樹立全球化的眼光,把所有的事情放在全球背景下看。發達國家確實有問題,但是同時意味著發展中國家也確實有問題,這是需要我們特別重視的。中國經營報發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文章表示,下一步中國,乃至全世界,從危機恢復的過程中將會延續很長時間,所以急不得,更多的要做基礎性的東西。

  第一,全世界都在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尋找牢固的科技基礎。我們說經濟的周期如果是長周期的話,周期的基礎就是科技的創新。也就是說,一次周期是因為一個科技創新引發的,當周期進入低潮的時候,進入全面的深刻的危機的時候,那是因為沒有科技可以支撐經濟發展。所以,大家看到中國對這個問題認識的非常清楚,黨中央、國務院對於發展科技,發展創新型社會,創新型經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在推動。剛剛結束的兩院院士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對於廣大科技界工作人員提了六個要求,核心一點就是要為經濟的長期發展奠定科技基礎,並且要把科技變成產業,用產業創造產值、創造就業、創造整體競爭的力量。

  第二,全世界都要做的,包括中國也要做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要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和自然的關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其實是一個內容非常廣泛的概念。對於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消費占比,減少出口占比,減少投資占比。這三個事情實際上是一件事兒。大規模地提高國內消費占GDP的比重,當然相應的就減少投資的比重,減少對外依賴的比重,但僅就這個事情來說,是很困難的。迄今為止我們採取了這麼多的措施,消費占GDP的比重其實還是在下降。要增加消費占比就必須首先增加居民收入占比,而居民收入占比這幾年是下降的,相應的是企業收入占比上升,政府收入占比上升。所以,要提高消費占GDP比重又可以歸源為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這樣一個目標,這是我們下一步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

  第三,重新塑造國際經濟,包括金融新秩序。過去的秩序是以發達經濟體為主導的,如今這個秩序由於新興經濟體的廣泛崛起,由於發達經濟體暴露出它深刻的矛盾而需要改變。但是,這個問題又很複雜。我們天天說改革,但是並沒有很好的考量現行的國際經濟制度,國際金融制度,哪些東西是有利於我們,哪里不利於我們。美國則很清楚現在的國際經濟制度有利於中國。例證很簡單,中國加入WTO之後,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10年。到現在也是這樣,我們擁護自由貿易,美國人不擁護。我們希望國際貨幣制度保持穩定,但是,有些國家不希望它穩定,歐元起起落落,美元起起落落,日元起起落落,這都使得我們每天心驚膽戰,因為匯率的波動會影響到我們的儲備安全。因此,我們首先要評估哪些規則是有利於我們,哪些規則是不利於我們的,以及今後應當怎麼辦?中國當前對國際規則的制定、修改應當說還不自覺。美國到底是老牌的經濟強國,領導型的國家,它對這些比較清楚,它希望制定的國際規則已經初顯端倪,中性化原則等等已經開始提出來,美國要用這些東西代替原有的國際規則。

  總結一下,以上的三件事最重要。但是對所有這些問題,我們的研究都不深入。把這個任務提到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真正需要戰勝的是我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沒有別的國家能夠強烈的逼迫我們幹什麼和不幹什麼,沒有這個力量。但是,我們必須想清楚我們的位置,想清楚我們的訴求,想清楚我們達成這個訴求的體制和機制以及方法、步驟、前後次序,才能夠使得中國在這個動蕩的世界中占領先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