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強制引產該退出歷史舞台了

http://www.CRNTT.com   2012-07-13 11:14:15  


 
【相關閱讀】既保護家庭,也不傷計生國策(2012年7月13日 《環球時報》) 

  安康鎮坪大月份被引產的婦女獲得7.06萬元補助,事情大體落幕。這件事在媒體上的廣泛傳播強化了人們對基層人權問題的思考,也必將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帶來觸動。它發生在中國追求人權價值理念及維護社會現實利益的敏感結合部位,全社會對它能否形成理性反思面臨考驗。

  首先,安康鎮坪計生委在這件事上的確錯了,對它的反思應當擴大到全國基層計生委。時代變了,計生工作的具體方法必須跟著變。國家反對大月份引產的政策必須堅決落實,而且各地計生委應創造性地順應社會人權進步,尋找社會代價最小的人口控制途徑。

  計生工作的這種調整應成為堅定不移的進程,粗暴簡單的工作方式在社會各領域都將被驅逐,及時和積極的調整只會帶來主動,消極者將被推著做被迫的調整,社會不可能允許任何領域做過去時代的博物館。

  然而無論有過多少粗糙,計劃生育對中國的貢獻是這一重大國策的主要方面。這是中國幾代人口學專家和更廣泛領域學者反覆爭論後的主流意見,也是實踐中這一政策利弊對衝的真實情形。

  計生政策今後應不應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目前有了更多爭論。然而究竟該怎麼做,應當通過有組織的國家級學術研究和民意徵詢才可做出決定,而不可讓少數幾個人在媒體上說一說,就輕易主導計生工作未來的方向。

  對鎮坪大月份引產事件,輿論批判應就事論事,如果要批判計生工作,應十分慎重,避免被抽象的集體記憶和社會憤怒情緒主導。因為如果讓這一事件的處理變成對違反計生政策者的實際鼓勵,從而加大基層計生工作的難度,就顯然成了我們維護基層人權的某種“副作用”。

  現在有一些媒體有意無意將基層計生工作放到保護人權的對立面,而且進一步將計生工作中的問題總結為整個體制的“不人道”,這樣做是偏頗的。

  計劃生育同“絕對人權”的確有衝突,因為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家庭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孩子,只要一“計劃”,就有了“不自由”。然而中國的現實國情是人口基數大,控制人口是為了給發展人權多留一些空間,是為了現有人口和未來人口活得更好,因此它總體上是“人權工程”,而絕非“反人權”的。

  落後且人均資源少的發展中國家,個人私權環境會相對有些緊巴,西方發達社會的道德示範有很強吸引力,但不折不扣地移到中國並不現實。中國社會因為人口和資源的擁擠,以及在發展路上的擁擠,不得不有更多的組織性,這是我們無論如何回避不了的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