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長的紅海與藍海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09:06:52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訊/中國的經濟增速在今年放緩,甚至引發了一個十多年都無暇討論的話題通縮。在不那麼高的GDP增速面前,很多人都不淡定了,開始呼籲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加大救市力度,眼巴巴地回頭望向2008年。

  北京商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越是在經濟增速降低的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在經濟增速降低的時候,越是要咬緊牙關。因為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夠倒逼出足夠的轉型壓力和動力,如果一遇到低速增長就坐不住,那麼無論是對於政府還是企業而言,調結構就永遠也提不到中國經濟發展的議事日程上來。

  對於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政府在年初設定的是7.5%。而對於整個“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增速,政府設定的目標則是7%。也就是說,政府對於經濟增速下降是有準備的,是打算主動順應這一經濟發展趨勢的。因為通過政府投資來維持一個8%以上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長期取得成功的,其對於政府財力、環境資源、人力資本的透支太大,同時這樣的增長無法讓所有人都從改革中獲益,有的甚至獲得的只是個改革的成本。

  文章分析,一如2008年,現在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是兩條道路,一個是2008年那樣的選擇,全力保增長,結果錯失了調結構的大好時機,讓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矛盾積累更深;一個是只要GDP增速不出現驟降,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時機,大力推動市場改革和經濟轉型,不是依靠更多的資源投入來獲取增長,而是應該擴大市場空間,減少入市成本,通過制度變革來釋放經濟發展的活力,從而走出這“歷史的三峽”。

  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犧牲環境而換來的低資源成本、政府的高投資,這些是我們過去經濟發展的模式特點,既讓我們的經濟迅速起飛,也讓我們時刻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擔心。繼續這樣的增長模式,勢必讓中國經濟增長陷入到紅海里,面臨著與土地、資源、環境、人口等要素的激烈競爭,從而使我們的發展交織著不確定性的憂慮。低勞動力成本和低資源成本需要逐步回歸到正常價值上來,這兩塊成本的升高,必然需要中國經濟中的另一個發展要素高企的制度成本降下來,這樣,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才會駛進藍海,靠創新和質量競爭,而不是靠低價和複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