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阿迪達斯遷廠看中國轉型的緊迫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0 07:53:17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阿迪達斯是個典型的逐低成本而居的跨國企業,生產基地從最初的歐洲,繼而遷向日本,遷向韓國和中國台灣,再遷向中國內地,然後又將眼光投向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所以,遲早會有更多的大型外企離開,將生產線遷至成本更低的地方,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北京商報昨天登載文章“從阿迪達斯遷廠看中國轉型的緊迫感”:

  據媒體昨日報道,阿迪達斯集團已經證實將在今年10月關閉其在華惟一一家直屬工廠,目的地或是遷往東南亞。

  目前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10億歐元,中國市場已經是阿迪達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並且繼續保持著大幅增長,可見並不是中國市場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失去了吸引力。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近些年來一直在提高,這很可能是讓對勞動力成本變動特別敏感的阿迪達斯做出遷廠決定的重要原因。事實上,東南亞正在成為中國製造的有力替代者,儘管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熟練工人與中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僅僅是勞動力低廉,似乎就可以“一俊遮百醜”了。

  阿迪達斯是個典型的逐低成本而居的跨國企業,生產基地從最初的歐洲,繼而遷向日本,遷向韓國和中國台灣,再遷向中國內地,然後又將眼光投向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所以,遲早會有更多的大型外企離開,將生產線遷至成本更低的地方,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經濟強調轉型的原因,因為如果只是世界代工廠,那麼對於那些被吸引過來的外資而言,在哪兒代工不是代啊。中國生產成本的上漲,要求中國企業進行轉型。但同時,這個“要求”在現在的環境中還不是那麼有迫切感和危機感,媒體常喜歡用的“倒逼”二字,更多的是媒體希望可以產生這樣一種效果,而不是在現實環境中已然發生了這種效果。更多的企業還停留在對路徑依賴的慣性之中。

  轉型的方向已有共識,那就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使得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再是依靠要素資源的粗放投入,而是依靠更高的生產效率,以創新為驅動。而企業,也不能幻想可以將過去三十多年的低成本經營模式進行到底,依靠於低價而獲得的競爭優勢總是不穩定和受制於人的。至於還有一些企業,致力於將自己打造成所謂的“關係密集型”企業,跟政府官員跑得過於親近,既讓自己的企業充滿了風險,也無法真正推動市場環境的成熟和完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