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破對非洲“新殖民主義”魔咒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8:22:53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訊/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化的背景下召開的,論壇主題為“繼往開來,開創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新局面”。為此,胡錦濤主席在開幕式的致辭中對發展這種新局面提出了四點意見,並就今後三年的合作領域作了闡述。

  財經網發表媒體評論人鄧聿文文章表示,中非之間的合作關係,正如與會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說,是南南合作關係的典範,中國既是南南關係的領軍人物,又是實際推動者。從國際關係來說,中非關係是中國調節與世界大國力量平衡的杠杆。中國外交的傳統優勢在發展中國家,而非洲則是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陸,中國人永遠都不應忘記是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的。因此,穩住了非洲這一片大陸,中國外交的基礎也就穩固了。就此而言,對非外交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基石,是中國多邊外交的重要一環

  如果說,改革開放前,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中非關係是單純的政治關係,到了90年代,中非關係則在政治關係的基礎上,更多地轉向經貿關係。尤其是新世紀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向全球大國轉變,非洲更多地成為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的市場和中國商品的銷售地。這一趨勢未來只會進一步加強。

  非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口眾多,又正處於從貧困向溫飽,或從溫飽向小康邁進的階段,人民的發展渴望非常強烈。而對於中國來說,在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後,資源和能源的約束瓶頸更加突出,產能處於過剩狀態,尤其是金融危機使得中國傳統的出口目的地大國美歐日等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減少,為此,中國必須為過剩的產能開辟新的出口市場,而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正是這樣一個廣闊市場。基於這種狀況,發展中非經貿關係合乎雙方所需,真正做到互惠互利: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能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來自中國的投資更為非洲百姓提供就業機會;而非洲的礦產能源和廣闊的市場也對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約束和產能過剩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這是中非經貿關係自2006年以來快速發展的根源。

  文章稱,不過,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及中非間的信賴合作關係近年來也成為國際事務中的一個敏感話題。一些非洲的前殖民國就指責“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此種論調在非洲內部主要是在知識分子群體、非政府組織中也有響應。如上所述,非洲國家已經看到了中國在它們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過程中所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及所起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商品大量進入非洲市場,並取代以前昂貴的西方國家產品。所有這些因素都增強了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這使西方世界受到了威脅,他們感受到自己在非洲價值的喪失。此乃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出籠的背景。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