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教育哲學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10:39:02  


 
知識界得確立專業精神

  再者,政治和知識之間邊界的確立不僅僅是行政當局的事情,更是知識界本身的事情。中國的教育界和知識界,有兩種傾向性阻礙著這種邊界的確立,需要我們做深刻反省。第一,在很多場合,知識界本身不想取得獨立地位,而過度依賴權力和利益。很多人把教育和研究看成追求自己利益的職位,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很少有興趣,更不用說是激情(passion)了。因為他們從權力和利益那裡可以獲取那麼多的好處,他們根本就不想割斷這個關聯。第二,另一個群體則相反,他們不滿足於現狀,對權力持批評態度。不過,這個群體也不見得具有專業精神,對專業感興趣。他們不和權力合作並不表明他們的獨立性。無論是依附權力還是反對權力,知識界的目標都不是自己的專業主義,而是利益。這種局面不改變,最好的政治環境也無濟於事。

  但是,這裡也應當強調的是,教育界的自治和獨立地位,並不是說教育界可以“無政府”。無論哪個國家,教育界是最具有規制的一個領域,個人、系所、學院等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都必須加以規制。中國的政治和行政仍然控制著教育界,但荒唐的是,教育界內部幾乎出現無政府狀態。除了批評政治,中國的教授和學者是全世界擁有最大自由的一個群體。教授、系所和學院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做。除了沒有專業主義精神,他們什麼品德都有了。如果這種無政府狀態繼續下去,如果教育界規制制度不能得以確立,無論怎樣的自治和自由,都無助於專業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要確立政治和知識的邊界,知識界本身必須首先確立自身的認同和自己的邊界。除了一些敏感的政治領域,知識界並沒有什麼阻礙來進行知識創新。應當看到,至少在一部分學者中間,學者的主體意識也在產生和發展。這是一個好的趨勢。知識界必須確立專業主義優先原則。知識界追求權力不可避免,但要意識到,通過依附或者反對現存權力來追求權力,是最無效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不僅加重著知識和權力之間的依附關係或者緊張,而且也有害於知識本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追求專業主義。專業主義本身可以成為權力的巨大的資源。專業主義的本質就是知識為了知識,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的知識,教育是要解放人的個性,培養獨立精神,釋放人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創造。一個人從事知識事業的人,不應當過問其所創造的知識是否和社會、政治和經濟相關。如果是解釋世界,其知識肯定是和現實相關。知識如果對實際的政策造成了影響,創造了社會價值,那是知識的副產品,而不是目標。如果沒有這種對知識的獨立品德的認同,就很難成為知識的創造者,也很難成為教育家。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中國經濟改革方面學到一些經驗。中國可以容許在現存的教育體制外,長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即民辦學校。中國第一波民辦學校並不成功。無論從動機和體制設計上,民辦學校和現存的學校並無任何質的差別,大多是現存體制的簡單複制。大多民辦學校只是看重教育這塊市場,主要的目標是利益。從國際經驗看,這種民辦學校不會有多大的成功概率。教育機構是非盈利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應當容許那些具有真正經濟實力的企業家來辦學。民辦學校應當努力在體制創新上下功夫,而不是簡單地分割市場。體制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

  我們這裡只是列舉了少數幾個例子,來說明教育哲學的變化可能對知識界帶來的影響。很顯然,正如在其他領域,教育哲學的改革也要呼籲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不僅僅是針對政治行政當局而言的,而且更是對知識界本身而言。新教育哲學的確立,必然會導致一個新教育局面的出現。

  本文是作者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北京,2012年4月21日)上的發言的第三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