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稻葵:中國經濟改革須借鑒德國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2-08-02 09:01:31  


 
  解讀德國模式的三大維度

  根據筆者《有限權威時代,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經濟改革》一文的分析,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考察:第一個維度是生產和交換的基本制度安排;第二個是維繫市場平穩運行的制度安排,包括社會福利和宏觀穩定;第三個是利益衝突解決和權利分配的機制。在這些方面,德國模式具有明顯的特點。

  先看看生產和交換的基本制度安排。在這方面,德國的經濟制度強調利益相關者,強調可持續性,而不像英美模式那樣一味地強調市場經濟交換的自由以及企業投資者的利益極大化。

  在企業層面,德國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企業是利益相關者組成的集體,各方的利益必須協調。這裡所指的利益相關者,既包括出資者,如創始人家族、其他股東、債權人等投資者,也包括職工、高級管理人員、供應鏈上下游的商家以及地方政府。因此,德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英美完全不同。眾所周知,除董事會外,德國的企業還有監事會。這個機制保證了德國的企業在運行中比較強調可持續發展,比較強調長遠決策,照顧相關方的利益—因為當企業能夠兼顧各方面利益的時候,其長期發展才能有保證。

  相反,美國的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極其強調企業的利潤,即底線。一旦企業運行不力,利潤下降,馬上解雇員工,而當市場景氣,企業需要擴張的時候,馬上又去市場招聘。這種勞動力大上大下的調整,毫無疑問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美國的上市公司,也是極其重視短期的利潤,其經營策略的調整都是以提高短期利潤為目標的。短期利潤上去了,企業主管的獎金也跟著上去了,企業也能夠擴張以及併購其他企業。許多應運而生的PE等投資機構,目標就是提高企業的短期利潤,從而提高其市值,並從中獲得收益。

  德國顯然不是這種模式,企業往往能夠堅持一個理念,堅持長期投資,堅持研發,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寶馬公司(BMW)。寶馬是家族控制的公司,儘管上市,但並不是特別關心短期的股票價格和市值,因此,它能夠長期堅持自己的理念、品牌和企業文化,既不盲目地拼規模,搞大躍進,也不搞無謂的多元化操作,堅持做好高端的汽車和摩托車。這種決策既能夠幫助寶馬公司抓住市場的長期趨勢,比如說在中國進行擴張—這一點要比日本的企業更加明智,同時也避免了美國企業式的大起大落,比如像通用汽車(GM)般過分多元化、追求規模的弊病。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德國的很多企業事實上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干預的,比如說大眾汽車(Volkswagen)有相當一部分的控制權屬於它所在的下薩克森州的政府,根據延續52年之久的“大眾法律”,該州政府對大眾汽車的內部重大事務決策具有一票否決權,這一票的重要性在大眾汽車的重大戰略問題上充分體現。州政府比企業管理層以及出資人更加關注社區的穩定,關注就業,關注企業長期的穩定運行,這對於德國經濟的影響不見得是壞事,對德國企業的發展也未必是壞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