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面臨九大問題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8:21:19  


 
  通脹長期化帶來挑戰

  文章稱,通脹確實一直都存在,只是有的時候表現不甚明顯,有的時候表現得更明顯一些。不僅中國如此,全球都一樣,從歷史上看,通脹是一個趨勢性現象。

  2011年中國CPI一度高達6.5%,2012年6月雖然下降到了2.2%,但隨時有反彈的可能。近兩年一直處於負利率狀態,現在好不容易出現正利率了。需要關注的是,通脹壓力究竟是短期問題還是中長期問題?很可能是一個中長期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和承受力。

  為什麼通脹存在長期化趨勢?因為造成通脹的根源性因素沒有消除。

  第一,信貸還得接著放,鈔票還得接著印。在穩增長政策下,遏制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短期最見效的措施是放信貸。2012年4月信貸投放6818億元,5月7932億元,6月9189億元,今後還得保持較高水平。而且廣大中小企業也確實面臨“融資難”問題。今年以來,很多重化工行業開始出現較嚴重的困難,最好的救急辦法是放信貸,但這樣做通脹就在後面等著。

  第二,“輸入性通脹”壓力始終存在。一方面,美國還要繼續印鈔票,因為只有印美鈔才能體現美元霸權,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元印多了,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得上漲,對我們來說就是“輸入性通脹”。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新一輪通脹已經開始起來,因為在反危機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採取了印鈔票、降利率、放信貸等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這套政策的必然結果就是通脹,這也會給中國造成“輸入性通脹”。

  第三,“高成本時代”到來,將持續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脹”。高成本包括土地高成本、房價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環保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勞動力高成本、資金高成本、知識產權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稅費高成本和交易高成本。這些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而且,“高成本時代”是一個中長期現象,會導致通脹的長期化。

  第四,農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上升的趨勢。工業品可以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提高效率的空間很大,只要一漲價,就可以大規模供給,價格就上不去。但農產品不一樣,它是靠天吃飯,而且多數是一年一個周期,難以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提高效率的空間有限,同時土地越來越少,因此很多農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上漲的趨勢,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第五,投機使通脹火上澆油。近年來,由於經營實業環境惡化,很多人轉向搞投機,炒完這個炒那個,結果是價格越炒越高。為什麼都喜歡炒呢?因為炒更能快速發大財。大家都熱衷於投機,對通脹造成了新的壓力。

  通脹長期化給我們帶來什麼?通脹意味著老百姓的財富在縮水,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相對下降,意味著財富在不同階層之間發生轉移,意味著貧富差距的擴大,意味著部分產業發展成本的上升,意味著經濟發展環境的惡化。

  經濟泡沫累積帶來挑戰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經濟泡沫。高房價就是經濟泡沫的集中表現。大家都不搞實業,都去玩金融,這本身就是泡沫。許多行業存在嚴重產能過剩,這也是泡沫。很多地方政府建了很多投融資平台,直接“經營土地”、“經營城市”,效率又不高,“後遺症”很多,這同樣是泡沫。

  經濟泡沫如何擠掉?有人說,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中,“軟著陸”即泡沫擠掉的過程。問題可能沒有這麼簡單,經濟增速和通脹下降並不意味著完整的“軟著陸”。“軟著陸”必須是安全著陸,安全著陸就是隨著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結構得到了順利調整,新的增長點逐步形成。如果不是這樣,就會造成企業虧損破產增加、債務負擔加重、金融風險增加,這就是“硬著陸”。而新增長點的形成,要靠制度變革、要素升級和結構優化這“三大發動機”(而不是短期的“三駕馬車”),這需要一個過程。

  2012年既是泡沫繼續累積、又是逐漸擠泡沫的非常關鍵的一年。

  一是房價仍在高位運行,處於漲不得、跌不得的狀態,繼續漲則引發民眾不滿、繼續跌則恐刺破泡沫。

  二是隨著集中還款期的到來,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拉大,債務負擔加重,債務危機如影隨形。

  三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放緩、房地產開發減少、企業效益下降,銀行不良資產在累積,中小銀行的壓力在加大。

  四是隨著經濟增速下滑,產能過剩行業和企業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減少,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五是隨著美國經濟緩慢復甦、中國經濟相對放緩,部分熱錢正在面臨留下還是撤走的抉擇,若熱錢大規模快速撤出,則對中國經濟泡沫破滅帶來較大壓力。

  六是隨著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日趨複雜,宏觀調控難度加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不良後果。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經濟泡沫正處於漲不得、破不得的狀況中。

  現在很多人關心這個泡沫會不會破?如果政府運用高超的宏觀調控技術,將泡沫一點一點地擠掉,又不至於引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同時又適時地培育起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就算是“軟著陸”了,泡沫就不會破。但2013年這個泡沫將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必須引起高度的警惕和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