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稻葵:中國經濟改革須借鑒德國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2-08-02 09:01:31  


李稻葵
  中評社北京8月2日訊/“當今世界,特別值得我們研究借鑒的是德國經濟體制,即德國自稱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其特征是強調政府有限干預市場經濟,追求市場效率與社會公正之間的平衡。”《新財富》昨天登載學者李稻葵的文章“中國改革須研究借鑒德國模式”:

  民眾的市場經濟理性度較高、集體意識強烈,政府行政能力突出,“德國模式”植根於這些經濟制度的基本禀賦之上,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即在經濟制度的安排中注重利益相關者,強調經濟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對金融、房地產等部門給予嚴格管制,其利益衝突解決機制也有明顯的政府主導色彩。

  中國經濟起飛最寶貴的經驗是持續的制度變遷,即改革,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把制度、把改革搞對,讓社會經濟體制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演變。今天的中國又走到了改革的岔路口,經濟體制下一階段如何改革,這是決定著中國經濟能否崛起的重大戰略課題。為此,我們有必要認真研究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特色,分析其利弊,轉換成中國經濟體制持續改革的營養。

  當今世界,特別值得我們研究借鑒的是德國經濟體制,即德國自稱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其特征是強調政府有限干預市場經濟,追求市場效率與社會公正之間的平衡。

  德國的經濟體制應該說是歷經考驗。過去20年以來,德國不斷刻苦改革,完善經濟制度,當前席捲全歐的金融危機非但沒有給德國帶來顛覆性的打擊,相反,德國經濟在發達國家中一枝獨秀,與中國經濟一道,切切實實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最為堅實的支柱。德國經濟增長速度在2010年達到3.6%,2011年達到3%,出口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出口占GDP比重達到33.6%以上,甚至超過中國的25%。而且,在西方發達國家高失業率帶來哀鴻遍野的背景下,德國失業率卻創下了歷史新低,達到5.6%的低水平。那麼,德國的經濟體制到底有什麼特點,在哪些方面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